论文期刊
   └   期刊
   └   著作
   └   讲解
   └   论文名单
最新热点  
 ·  陪孩子做这24件小事
 ·  三所小学寒假劳动清单,跟孩子一起看...
 ·  寒假正是读书时,3个亲子阅读故事一...
 ·  2023年度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关键词揭晓...
 ·  践行爱国主义、传承红色基因
 ·  教育部关于印发 《幼儿园督导评估办...
 ·  幼儿园春季学期​各类计划合集...
论文名单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期刊 -> 论文名单      
【一等奖】浅谈在《指南》背景下美工区环境创设

【摘要

美工区环境包括空间的安排、材料的投放、作品的展示,以及隐含在环境中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及良好的区域氛围等。目前的美工区环境创设存在着位置安排不合理;环境创设内容不适宜;材料投放缺乏目的性、可操作性;作品展示单一;缺乏良好的区域氛围等一些问题。文中根据美工区环境创设中存在的这些不足,围绕美工区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提出合理的空间位置安排;选择适宜的呈现内容;有序的投放区域材料;立体多元的作品展示;尊重平等的师幼关系;互助友爱的同伴关系等六个策略,充分发挥美工区的价值,提升幼儿的审美体验,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关键词】《指南》;美工区;环境创设

【正文】

加德纳在《艺术与人的发展》中说到 “差不多每一个孩子到了4-7岁是,在有合适环境的鼓励下,都是及富创造性的。”积极的艺术学习态度是开展艺术活动的内在动力,是艺术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前提,而艺术的感受能力与艺术的表现创造能力的提高又进一步加强了幼儿对艺术的兴趣,为幼儿的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幼儿园美工区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空间。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条件,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便于幼儿自由地观察,欣赏各种不同的艺术作品,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的游戏、学习与创作,同时根据自己的意愿选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有条理地进行创作活动,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认识。因此,我们在教研实践中,注重为幼儿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

一、目前美工区环境创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位置安排上只求存在,而忽视其宽敞性、采光性

2、环境创设内容选择单一、片面化。表现为更多的是注重环境中的物质基础,体现环境的美化,更多的是老师的劳动成果,而忽略内容的适宜性、目的性、幼儿的参与性,发挥环境中的教育功能

3、材料投放上注重其丰富性,而忽略材料的适宜性、有序性、目的性、可操作性

4、作品展示空间利用不够充分,形式不够丰富。表现在只重视墙面作品的粘贴和橱面作品的摆放,而忽略了地面上的摆放空间上方的悬挂,以及隔断栅栏、屏风的利用

5、注重物质基础的提供,忽视精神环境的创设。表现为更多的是操作性,而忽略幼儿的审美体验、丰富幼儿的情感、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

二、在《指南》背景下,幼儿园美工区环境创设与良好氛围营造的优化策略

 (一)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提升幼儿的审美体验

    物质环境是活动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能够陶冶幼儿的性情,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因此,美工区环境创设首先应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物质基础。

1、安排合理的空间位置

合理的空间位置能给幼儿好的活动氛围和环境,给幼儿创设一个能够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空间幼儿在这样一个自由的空间,积极动手、动脑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位置选择上要有利于保护幼儿视力方便清洗等因素。选择光线充足、靠近水源的地方进行创设。在规模上要根据参与的幼儿人数确定空间的大小。我们在幼儿园有限的空间状态下,充分利用楼梯转角、操场角落班级圆弧门走廊等创设固定美工因我们农村幼儿园班生数较多,我们一般安排适合6-8人的小组活动,避免幼儿彼此之间的挤推。

2、选择适宜的内容进行呈现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幼儿的艺术教育应该顺应幼儿的发展特点,寓教育于美得享受之中,强调在幼儿精神获得满足和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形成完整和谐发展的人格为终极目标。因此,美工区除了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合乎安全原则及满足其生活学习需求外,选择适宜幼儿年龄段特征的内容为幼儿创设丰富的审美环境

(1)可以展示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具有情感色彩手工艺品(如陶艺、竹编作品、青花瓷、脸谱、剪纸等等)、艺术家的作品(如米罗、凡高、毕加索、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师的作品、幼儿创作的作品等还可以展示一些幼儿熟悉的来自大自然或生活当中美的物品,如野花、野草、树木、松果、芦苇、石头、贝壳、竹子等等以及用这些材料制作而成的艺术品,扩大幼儿的欣赏视野,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让幼儿置身于艺术的氛围之中,让他们接受潜移默化地影响,对幼儿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2)环境创设要以五大领域互相联系,渗透各领域中蕴含的不同形式的艺术美。如,体育锻炼中的身体姿态美、动作节奏美,自然角中植物的形态美、色彩美,绘本阅读中的画面美、意境美等等。通过这种审美情境的体验,引起儿童情绪上的兴奋,对美好的事物产生敏锐的感知,发现美的特征,从而激起他们审美欣赏的兴趣和进行艺术创作的动机。

3、提供丰富适宜创作材料

有了开放适宜的空间,但在活动中还是会出现幼儿对创作不感兴趣的情况。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是否有丰富适宜的材料。丰富适宜的材料是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物质基础,能有效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在投放材料时不能只考虑其丰富性,还要考虑其是不是适宜

(1)料的安全投放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在投放材料时首先要考虑其安全性。购买的材料要选择无异味安全环保材料;生活当中收集来的瓶瓶罐罐等废物利用的材料使用前应清洗干净、消毒后方可投入使用;木头、竹篾等一些粗糙的材料应用砂纸去除毛糙方可投放使用;剪刀、美工刀、刺秀针等一些锋利性的工具的使用应交给幼儿正确的使用方法,并做到使用前后清点核对数量,保证全部收回;提供展示用的架子挂钩、壁橱等应考虑其是否稳固及合理的高度(略高于幼儿的头部)。

(2)材料的有序投放

《指南》在说明中强调“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

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材料的分类存放是有序整理材料的基础,丰富的材料要进行有序《》的摆放,做到井然有序、杂而不乱,帮助幼儿有序的取放的同时培养幼儿的收拾整理能力及规则意识。如我将美工区的材料按照其用途、性质进行以下分类:

工具类的剪刀、美工刀、浆糊、双面胶、透明胶、泥工板、橡皮泥模具、白乳胶、压花机、刺绣针等;

笔类的油画棒、水彩笔、沟边比、排笔、毛笔等;

类的绘画纸、素描纸、牛皮纸、蜡光纸、宣纸、皱纹纸、扎染布、纸盘、纸碗等;

料类的水粉颜料、国画颜料、丙烯颜料、扎染颜料等;

⑤泥类的橡皮泥、海泥、粘土、轻抛泥、湿沙等。

⑥绳类的麻绳、棉绳、彩带、中国结彩绳、刺绣绳等;

⑦收集的材料各种瓶子(洗衣液、洗洁精、酒瓶……)、纸箱、纸袋、纸盒、纸筒、筷子、石头、砖头、芦苇杆、竹筒、竹篾、竹壳、树枝、木头、木片、稻草、麻袋、坚果壳、扣子、珠子、花篮等。按照以上种类型将材料分为七大类别进行摆放,做好大标记进行类别区分,再用大小方篮装好每一类别里头的物品,并将装物品的方蓝与所在类别区的橱子上摆放的位置利用一一对应的小标记进行固定,方便幼儿按标记有序地取放,培养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及做事的条理性。     

标记有的可以采用文字对应(篮子和橱子上都是文字标记)的形式,如石头、竹片、扣子等;有的可以采用图片对应(篮子和橱子上都是图片标记)的形式(图可让幼儿动手画)如树枝、瓶子筷子等;还有的可以采用图文对应的形式(一处图片,一处文字)如芦苇杆、白乳胶等。

材料不是投放越多越好,而是要与近阶段的活动目标相结合,考虑目的可操作性、有序地投相关的材料,近阶段不用的材料的可用箱子装好存班级储藏间。根据下一阶段活动目标的调整及时进行材料调整

4、提供形式多样的展示墙、橱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目标一明确建议:“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要注重幼儿的参与性。作品的展示对幼儿激励和促进作用。

我们本着“展示环境,营造氛围”的理念,打破以往1.5米以下的展示,充分利用墙面、天花板、窗台、隔断等为幼儿作品创设一个多元化的支持性环境,以粘贴、摆放、悬挂形式展示幼儿的平面与立体作品。

粘贴式展示:粘贴式展示就是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墙面、橱面、隔断、展示板等粘贴幼儿的绘画作品。幼儿作品有的可以直接粘贴展示墙面,如绘画作品纸盘脸谱完成后就可以直接将作品粘贴展示;有的作品需借助辅助物进行展示,如同样是绘画脸谱,当幼儿用素描纸作画时,我们让幼儿将画好的成品剪下来,先粘贴于黑色卡纸底板上,再将整幅作品进行粘贴展示。

悬挂式展示:受空间局限,可供粘贴的环境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会采用悬挂的方式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作品的悬挂我们借助麻绳麻绳网竹架子、芦苇干架子、树枝、草甸、窗帘拉杆等材料进行展示如绘画作品纸盘脸谱除了单个粘贴展示,还可以将两块纸盘背靠背粘贴成一组,再将多组作品用麻绳串成一串,多串作品进行悬挂或是将纸盘脸谱固定在草甸上进行悬挂展示。悬挂的作品不仅能美化环境,也可以作为个区域间的隔断。通过这些有创意、有变化的展示方式,更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积极性,提高审美的能力。

摆放式展示:摆放式展示就是利用地面、窗台、橱面、展示架将各种美工作品进行展示。用摆放的方式展示幼儿作品的丰富内涵,能成为幼儿的留恋区。如竹筒上的脸谱粘贴在黑卡上的脸谱卷成圆柱形、瓶子装饰、青花瓷装饰瓦罐、石头画、砖头画、竹头小人等等都可以进行摆放展示。

在展示作品时我们还通过创设与作品相关的具有故事情节、情境的环境展示幼儿的作品。如石头画花花草草作品除了摆放窗台、橱面还可以将其摆放在自然角的角落、一些盆栽的旁边等;石头画“七个小矮人”可摆放在森林情境中;绘画作品菊花可在作品展示墙的的地上摆放几盆菊花实物;绘画作品“蚂蚁上树”可在展示墙上用牛皮纸创设一棵树,根据故事情节从下往上粘贴作品等等使作品跟环境场景融为一体,在场景的熏陶下更能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更好地激发幼儿浓厚的创作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在美工区环境创设中具备基本的物质条件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创设良好区域氛围这些隐性的精神环境良好和谐的精神环境能够丰富幼儿的情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1、平等的师幼关系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是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表明了教师和幼儿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如我们利用蹲下来与幼儿交流,表明我们与幼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采用微笑、点头、注视、拥抱、抚摸脑袋等这些“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方式,表示对幼儿的关心、接纳、鼓励或者不满意,让幼儿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与关爱。

2、友爱的同伴关系

班上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他们的家庭教育中往往缺乏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机会,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更多的是任性、自私因此,我们在美工区活动中积极为幼儿提供交往、合作的机会共同准备材料、共同完成瓦罐青花瓷作品、共同完成一副牛皮纸绘画作品(我的家乡-中山公园)、与同伴一起打草席、一起完成一副刺绣作品、分工合作收拾整理材料等等,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交流,分享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良好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3-6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  2012年9月

2.《3-6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李季湄  冯晓霞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版权所有:新时代学前教育网 Copyright ©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034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