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期刊
   └   期刊
   └   著作
   └   讲解
   └   论文名单
最新热点  
 ·  陪孩子做这24件小事
 ·  三所小学寒假劳动清单,跟孩子一起看...
 ·  寒假正是读书时,3个亲子阅读故事一...
 ·  2023年度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关键词揭晓...
 ·  践行爱国主义、传承红色基因
 ·  教育部关于印发 《幼儿园督导评估办...
 ·  幼儿园春季学期​各类计划合集...
论文名单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期刊 -> 论文名单      
【一等奖】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策略­——对中班幼儿在户外活动区的社会性研究及策略

摘要: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良好的社会性发挥在那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同伴、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幼儿的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到了中班阶段(4~5岁),随着认知水平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与他人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多了。在与他人频繁的接触中,由于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性格等原因,幼儿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没有同情心、缺乏责任感、同伴之间协商能力较差等。在户外体育的活动过程中,通过创设环境、优质户外体育活动设计等培养策略,帮助幼儿社会领域方面能更加自主的户外体育活动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户外体育活动 中班幼儿 社会性发展 农家乐

 

正文:

一尺讲台、一寸黑板、一本教本、一只粉笔,是教师的教育根据地和武器,然而对于幼儿教师本次我的根据地选为——农家乐通过在本活动区一年的观察,接触最多的中班幼儿这一群体他们给了我许多关于幼儿社会性培养方面的启发,因此,我将本篇着重点定位在了中班幼儿身上,在培养这一群体社会性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区域介绍

为了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同伴关系,我在区域内投放了豆子、石磨等与农家乐相接近的材料,同时通过开辟菜园、设定角色等策略,发展幼儿的自信、自尊,在游戏中熏陶幼儿的规则意识。

4~5岁幼儿年龄特点

幼儿到4~5岁阶段认知水平以及自我意识都有所提高,与同伴的互动愈加频繁。集体活动中幼儿喜欢与同伴游戏,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能够在游戏过程中与同伴友好的相处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并遵守活动中的基本行为准则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愿意、喜欢表现自己,具有了一定的领导能力及服从同伴的意识,在活动中敢于尝试有难度的活动任务。

在与他人频繁的接触中,由于认知水平、性格不同等原因,虽然获得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但幼儿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缺少同情心,通过活动虽具备遵守规则的意识但仍缺乏责任感、选择性的去遵守规则;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合作意识不足,存在争抢玩具、以自我为中心等情况。

、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平等的家庭、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学习品质养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会随之变化,且与家庭功能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在一项以烟台市一所幼儿园4岁幼儿为被试的问卷结果表明:幼儿的社会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与家庭功能的问题解决、沟通、情感介入性呈显著正相关。家庭的问题解决功能可以正向预测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二)同伴作用

在幼儿体育活动过程中同伴的作用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亲近同伴、与同伴一起游戏或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技;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幼儿能够学习交流、合作和分享。

记得在一次户外区域共享时,领幼儿开辟了一个“烧烤摊”,孩子们在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有的当小服务员小伟、高高跟昊昊一起轮流烤串活动中,昊昊、高高都通过自己大声的叫卖,顺利的将自己烤的成果“卖”了出去而轮到小伟开始有些迟疑,坐在小凳子上愣了一会儿。长着小嘴左顾右盼,好像有些迟疑,见小伟一直不出声,高高有些着急,就跑到前面开始为小伟支招:“你快喊啊,这样很快就有人来买啦”。经过高高的鼓励,小伟终于喊了出来虽然声音有些小,但最后在两个小朋友的帮助下,小伟也顺利卖光了自己的烤串,挣到了“钱”,三个人大笑起来,继续玩着他们的游戏。

通过这次的户外体育活动幼儿与同伴共同配合,成功的卖光了“烤串与同伴合作交往的能力在游戏的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同时在叫卖的过程中,通过同伴的帮助幼儿顺利的完成了任务,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这也表明:同伴的交往对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社会性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幼儿园环境影响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园环境的众多因素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的教育行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显得尤为幼儿教师要以幼儿的健康发展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加强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对幼儿的社会性教育起到积极地作用。其实幼儿心理的占有欲是很强的,他们会觉得一件玩具是他先看到的话,就一定要自己一个人先玩得尽心了才肯让给他人玩。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参加《猜猜我是谁》的游戏等户外体育活动,能更好的引导幼儿在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要尝试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培养幼儿对喜欢的东西能与同伴轮流、分享的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社会培养策略

连着几天,总能看到霖霖的身影,游戏开始后他总是拿着一把铲子来到树坑前挖土,双腿扎着马步,用手中的铲子用力的在树坑里刨土。在哇的过程中,有很多同伴围观,对霖霖的行为感兴趣,但他手里的动作并没有因为同伴们的问题而停止。挖了一会儿,霖霖找来了玉米粒,并将玉米粒一股脑的全都扔进了土坑里。 “这么多的玉米宝宝都挤在一起,他们会不会觉得热啊,你要不要给玉米宝宝分分组?”听了我的话,霖霖给玉米们“分了家”。 种完后,霖霖双手揉着铲子靶儿小声的对我说:“魏老师,我种了玉米,等他们长大咱们就有好多的玉米了”。我说“恩,是啊,小种子就像小宝宝一样,需要我们照顾它,咱们要怎么照顾小种子呢?”“可以浇水….”“是的,咱们还可以给它们施肥、除草。越听越兴奋的霖霖说:那我先给种子浇水吧!说完霖霖就拿起水壶接水去了。老师,你快来看!霖霖兴奋地大喊着,我走过去高兴的说“如果他们能像小朋友排队一样直直的那就更好看喽!”

(一)教师及时支持,树立幼儿自信心

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的社会性行为有效途径是直接指导、语言支持、树立榜样、干预矫正等。直接指导即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帮助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得以继续

语言支持可以是提醒、引导或者鼓励,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表现多给予具体的肯定,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如“你们的小种子发芽了,有你们照顾他们好幸福啊!”等话语,在对幼儿的行为表现给予及时的、有针对性的鼓励后,幼儿从经过自己努力种子能够长大、感觉幸福中感受到成就感。同时幼儿具有一定保护种子的意识,通过引导,在种子生长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并从中感受到父母长辈的辛苦,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造良好交往环境,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

《指南》社会领域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的生活和游戏中发展起来的。符合年龄段幼儿发展特点和差异的户外体育活动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备课要考虑教学任务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为幼儿提供物质支持,投放丰富多彩的材料,促使幼儿更好的活动,创设和谐的交往环境,让幼儿自由地与同伴交往,促进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合作能力,从而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就如观察霖霖的一系列行为我意识到在农家乐的活动设计时,作为农村幼儿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根据季节为幼儿提供一些场地材料进行辅助支持,例如为幼儿在幼儿园院子适当的地方给幼儿开辟种植园,满足幼儿想要模仿成人进行种植活动的愿望,同时让幼儿在亲历种植活动过程中,幼儿会更乐于加入到活动中,让孩子们的学习品质和能力在更加自主、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了提高。同时我也深刻意识到,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和发展点,对幼儿发展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也是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帮助幼儿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积累有意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好时机

(三)创设优质户外体育活动设计,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在活动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区域游戏化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意识,利用趣味性强的角色游戏等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儿、工作,让幼儿亲身体验,引导幼儿要懂得尊重他人。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对幼儿社会性不断发展适应社会能力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幼儿的学习品质得到了提升。在后的工作中在不断自我提升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并结合教育实际,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策略研究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刘倩 康丽 苏杰4岁~5岁儿童社会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3.1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顾文婷;浅谈教师行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都市家教

 
版权所有:新时代学前教育网 Copyright ©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034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