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期刊
   └   期刊
   └   著作
   └   讲解
   └   论文名单
最新热点  
 ·  陪孩子做这24件小事
 ·  三所小学寒假劳动清单,跟孩子一起看...
 ·  寒假正是读书时,3个亲子阅读故事一...
 ·  2023年度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关键词揭晓...
 ·  践行爱国主义、传承红色基因
 ·  教育部关于印发 《幼儿园督导评估办...
 ·  幼儿园春季学期​各类计划合集...
论文名单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期刊 -> 论文名单      
【一等奖】浅谈小班音乐活动的有效开展

摘要音乐在净化、美化人的心灵世界方面也是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而喜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孩子童年缺少的。音乐活动也是实施培养幼儿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通过形式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引导他们感受音乐的魅力,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使其感受“美”的内涵,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之美”,获得音乐带来的体验,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字小班  音乐活动   有效开展

【正文】:

在《-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中的艺术领域提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与体,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区表现美和创造美。”在音乐活动中。要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就应该让他们多听听、讲讲、动动,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从而将他们融入优美的音乐中。但如何使小班的音乐活动有效的开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使得孩子能够轻松快乐的学习。

一、选择适宜的音乐素材

在音乐选材方面,我们需要遵循孩子的声带、发音、音乐感受力、音乐技巧等。当然对于这些教材的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应选择符合孩子最近发展区并是孩子可接受性、可接耐性的素材。

对于小班的孩子,他们的交往经验、理解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都比较薄弱,因此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选材,并且要让幼儿有切身利益的体验,这样他们对音乐才会有想要表现的欲望。如《头发肩膀膝盖脚》是孩子们熟悉的歌曲,对一个词的内容也是简单好记,孩子们与老师一起演唱时能熟练的边唱边做动作,接着引导孩子跟着音乐节奏来拍打自己的身体部位,从而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和体验。

二、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染力

1、创造音乐氛围,引导幼儿多听

要让幼儿受到音乐的感染力,首先要给予孩子创设一个音乐氛围的环境,教师要让孩子多听并提供多听的机会和充足的时间。只有孩子听多了、看多了才会懂得欣赏,体会音乐的美妙之处。多听音乐可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情绪,并利用孩子的无意识记忆,使其在大脑中积累美好的音乐印象。如每天幼儿做完早操后,播放抒情的音乐,使他们平静下来;在睡觉之前播放一些摇篮曲,使他们很好的入睡;户外活动时播放轻快、节奏感强的音乐……抓住孩子一日生活中的一切机会,让他们多听音乐。

2、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领幼儿走进活动,从而有效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时常会被外界事物所影响,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有时会束手无策或提高嗓门来唤回幼儿的注意力,而结果通常事倍功半。因此要想激发幼儿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欲望,教师首先要对其内容感兴趣。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多注重语气、表情和动作。实践教学表明了,教师的夸张的表情、动作,会激起幼儿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融于一体,以一种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将丰富多彩的画面呈现于幼儿面前,而后将形象逼真、悦耳的音乐传递给幼儿,这样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同时又调动了他们想要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如《我爱我的小动物》,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播放小动物的叫声,引导幼儿猜猜什么动物出来了,之后教师再出示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幻灯片。在这种优美的音乐及动画形象明亮色彩的刺激下,幼儿学习的兴趣就大幅度提高了。

三、让幼儿在音乐情境中创造性的表现,体验成功与快乐的情感。

1、巧妙运用直观的乐器、生动形象的图谱,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节奏表现是音乐活动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在《大雨和小雨》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音乐的特点,让幼儿用自制打击乐来表现。如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大雨小雨的音乐,引导他们感受大雨小雨的区别。其次在空瓶子里装上沙子、豆子、大米等,然后请瓶子里装了黄豆的幼儿演示,这时孩子们都会说是大雨“哗啦啦”的声音,再请瓶子里装有小米和沙子的孩子来演示,都会觉得是小雨“沙沙沙”的声音。从而引导幼儿选择适合大雨和小雨相匹配的材料来演奏,这样不仅让幼儿学习通过自制的打击乐表现了大雨和小雨的感受,同时也探索了不同的材料所发出的声响也是有所区别的。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模仿,所以在《两只老虎》的创编活动中,第一采用简单易懂、一目了然的图谱提示幼儿,这样不但能帮助幼儿理解、熟悉、记忆歌词,同时也降低了他们学习的难度。进而他们就能根据相对应图谱将相对应的动物及其身体部位替换到歌曲中。又比如在两段或多段歌唱活动中可以让那个幼儿以第一段演唱的经验及对图谱的探索,从而将经验迁移到第二段中并引导孩子观看图谱说出第二段歌词。这样既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也调动了他们积极的情绪表现。

2、教师投入表演的引导,促进幼儿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投入性的表演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小老鼠和泡泡糖》活动是要表现出小老鼠在吃泡泡糖时被黏住,逃跑时又因泡泡糖的粘性而被弹回来的情景。这时我先是模仿小老鼠偷吃泡泡糖,想要逃走时被黏住,因此使劲力气想要逃跑,可又被弹回去,然后滑稽的摔倒在地上。这时孩子们也模仿起了小老鼠被黏住想逃跑又被弹回去的场景,甚至能力强的幼儿还创编出了小老鼠被弹回时各种搞笑的动作与表情,使得整个活动在幼儿自己的创作中达到了高潮,帮助幼儿体验到想象和创造音乐情景所带给他们的快乐。

3、游戏性的设计活动,帮助幼儿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游戏是幼儿园中的主要活动,也是幼儿最容易接受的学习形式。将活动设计成一个游戏,用游戏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轻松自由的进行学习模仿,从而达到在游戏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如《头发肩膀膝盖脚》,在音乐旋律的伴奏下,教师引导幼儿将小手放于身体两边,当教师喊出身体的某一部位时,幼儿须以最快的速度将小手放于该部位。教师再以随意的顺序、有慢有快的速度在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活动。这样似简单的音乐活动,幼儿便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完成学习了。

四、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给予幼儿积极性评价,注重幼儿参与过程

为了让音乐活动更有效地开展让孩子喜欢上音乐,重要的是对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评价给予鼓励。教师应注重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因为过程能给幼儿带来满足感,他们对于音色、节奏、情节的变化都会想表现出强烈的表演欲望,但对于结果如何却不怎么感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多关注,例如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数码相机或者手机将幼儿表演的精彩瞬间保存下来,并做适当的选择与处理,再用相关软件将其制作成课件并配上音乐,在下次活动中播放给幼儿观看,当幼儿看到表演中的自己出现在屏幕上时,会兴奋、激动会感到些许成就感,这样幼儿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功利性的结果。

让幼儿积极参与到音乐互动中,从而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这才是我们教师应努力的方向。只有让幼儿在平等自由、和谐的音乐活动中,才能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美,激发幼儿在这音乐中感受自己,表现自己。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

2、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权所有:新时代学前教育网 Copyright ©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034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