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期刊
   └   期刊
   └   著作
   └   讲解
   └   论文名单
最新热点  
 ·  陪孩子做这24件小事
 ·  三所小学寒假劳动清单,跟孩子一起看...
 ·  寒假正是读书时,3个亲子阅读故事一...
 ·  2023年度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关键词揭晓...
 ·  践行爱国主义、传承红色基因
 ·  教育部关于印发 《幼儿园督导评估办...
 ·  幼儿园春季学期​各类计划合集...
论文名单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期刊 -> 论文名单      
【一等奖】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摘要:合作是人类赖以生活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技能,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较为普遍,“独”的生活环境必然造成“独”的个性,于是自私、霸道、孤僻等不良性格特征必然较为普遍。就当前我国独生子女的个性品质而言,合作能力可能是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而合作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幼儿社会化的产物,一旦形成又能制约幼儿社会化发展的进程,影响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和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幼儿合作行为构成道德启蒙教育的的心理前提,如以平等合作、灵活协调、精诚团结为发展前提。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克服幼儿自私、霸道、孤僻等不良性格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合作行为是儿童逐渐解除自我中心状态,自觉地进入集体游戏情境,在集体目标的引导下进行的社会交往活动。现今社会是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学会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孩子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而幼儿是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所以要充分利用幼儿园这个大环境,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合作意识和掌握合理的合作方法。

关键词:合作意识;家庭共育;环境

一、前言:经过对幼儿的观察,我发现现在的幼儿大多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会主动和他人合作,而合作又是立足于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所以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就成为了老师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正文:合作在词典里的解释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合作对于幼儿来说,就是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自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互相配合中实现了目标。然而现在的幼儿由于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我”说了算。所以合作意思很薄弱。在学习、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往往都是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不懂得通过和同伴的协商来一起解决问题。幼儿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这个大环境里学习、生活,需要合作的地方也更多。在纲要中提出了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而合作交往的能力是人生活在社会所需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所以更需要我们老师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慢慢加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促进其发展。那么又该如何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呢?

(一)为幼儿树立榜样,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

1.为幼儿树立榜样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合作是一种社会行为,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首先就要让幼儿领会到合作的意识。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是有威信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所以要让幼儿感受领会到合作的意识,教师就要在平时自己的言行中渗透合作,班上的老师、保育员可以再每一项的工作中有都明确的分工,互相配合。教师也可请幼儿跟教师一起合作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这样教师即给幼儿树立了一个积极的榜样,幼儿也在无形中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2.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

幼儿最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只要一个幼儿做的一件事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其他的幼儿就会纷纷效仿,所以教师要善于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在开展活动时,我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对于幼儿在生活中的不合作现象和行为给予恰当的引导,发现幼儿的合作行为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如,“你们能商量着合作搭积木,真好。”“你们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赏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对孩子亲切的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鼓励,这能使幼愿意更多的,自觉的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于不太会合作和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当时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们都相当船长,没人当水手,完不成了怎么办?”“你去跟他说我们一起搭,试试看。”在教师的适当鼓励和指导下,幼儿就能逐步形成合作意识和掌握合作方法。而对于胆小,内向,不善于交往的幼儿,教师应该多和这类幼儿聊天,鼓励其树立自信,并鼓励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他明白小朋友和老师都喜欢他,慢慢打消不敢交往的顾虑。例如:紫萱小朋友话很少,内向乖巧,想玩玩具也不说。我就问她:紫萱,你也想玩,是吗?”她点点头。“你去跟小朋友说,小朋友会给你的。”她还是一动不动。“我跟你一块去,好吗?”我拉着她的手走向哪个小朋友。她小声说:“请把玩具给我玩一会儿好吗?”小朋友把玩具给了她。“紫萱真能干!”我笑着鼓励了她,她甜甜地笑了。

(二)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

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那老师就要多给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如果说合作意识是一棵大树,那么创造合作的机会就是土壤,没有土壤怎么能种树呢?所以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尤为重要。那又该如何创造这个机会呢?

1.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有很多的接触机会,这是一个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最佳机会,比如在玩积木时可以要求几个幼儿合作搭一个造型,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一定要几个幼儿为一组一起搭一个造型,这时幼儿就不能只顾自己玩,而是几个人一起来合作,把每个人的意见和想法融合在一起,在幼儿协商的过程中幼儿都从中得到了锻炼。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还要贯穿整个一日生活,比如:在午睡起来叠被子的环节,可以两个幼儿一起合作叠被子。玩完玩具合作收玩具。值日生做值日也可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2.在游戏中创造机会

在游戏中学习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有目的性的,有计划的给幼儿组织一些有利于提高幼儿合作意识的游戏,比如:两人三足等游戏。

(三)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合作办法,

教师给幼儿创造了合作机会,但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应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言语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学会合作的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四)充分让幼儿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愉悦。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多安排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作品或小游戏,让他们从生活中真正体会到交往合作带来的益处,比如在小活动《运粮》中,要求四组幼儿要以嘴快的速度把粮食运到“厨房”去,但由于中途设计了一条只允许一人通过的小桥,规定只许从小桥上走,当游戏开始后,他们争先恐后的往桥上挤,有的在叫嚷,有的因用力过大而把队友挤下了小桥,规定的时间到了,粮食都没有运完,他们都很沮丧,听到孩子们的长吁短叹,我开始引导他们去寻找失败的原因,障碍在哪里,找到了失败的关键,再去引导大家去想象解决的方法有哪些,经过讨论、尝试,他们终于发现了合作会让他们成功,这同时也建立了孩子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五)家庭共育

幼儿从小在家庭里长大,他们的一言一行很容易受到家庭的影响。而且对幼儿的各种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坚持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所以教师和家长必须达成一致,共同引导。与家庭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家庭共育”的园地发动家长配合和幼儿一起搜集材料或完成一项任务,这种做法既可以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带来方便,幼儿也可以在和家长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与爸爸妈妈合作的快乐,在无形中也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师与家长坚持长期的合作也在无形中为幼儿树立了合作的榜样。

要让幼儿产生合作意思,家长还可以带幼儿到户外参观大家是怎么一起努力劳动工作的,如:建筑工人们一起建筑房屋,工人叔叔阿姨一起努力工作。用具体的生活实例使幼儿体会到合作起来力量大这个道理。

总之,要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并进行细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三、结论:学会合作是儿童进入社会,成为未来主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一个基本途径,从小加强幼儿群体性与社会性的教育,培养他们主动交往、协同合作的团体意识和与人沟通、和睦相处、共同生活的社会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幼儿期是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事实也证明幼儿之间能够合作。幼儿期是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期,而合作又是进入社会,成为未来主任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相互理解、平等交流、和平共处,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从而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当然,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点滴地积累和渗透,只有我们采用恰当的方法,幼儿才可以形成良好的同伴交往技能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 黄梅莲.浅谈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J].南方论刊,2009(S1)

[2] 梁志燊.学前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3] 王援.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7(17)

 

 
版权所有:新时代学前教育网 Copyright ©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034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