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为了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活动,“六一”我们为孩子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庆“六一”亲子活动以及幼儿表演活动,在活动当日,嘉嘉妈妈却对我们说:“让孩子留下跟你们玩就行了,我还要回去干活。”
案例分析:1、家长为什么要参与;2、家长会说孩子留下玩就行了,我回去干活了。如何回答?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随着《纲要》的贯彻和落实,家园共育已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成为幼教改革和发展的一大趋势。
我觉得现在的家长都喜欢看孩子表演,尤其是自己的孩子有2~3个节目的。那家长就会特自豪, 家园共育很重要, 有家长的配合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 要让家长知道这一点最关键, 家长配合有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家长更了解老师的理念和想法,更能形成家园合力;
第二对孩子也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有助于孩子对老师,对幼儿园产生积极情感。
几年来我们在新《纲要》精神指导下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使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了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在双向互动中,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其教育观念,提升其教养水平,家园携手,共育幼儿健康成长。实践证明,我们在课程的建构过程中重视教育资源的挖掘,特别是对家庭教育资源的挖掘上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在工作中我觉得如果观念不彻底转变,不仅会继续制约家长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对幼儿园整体教育工作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而转变家长工作的唯一途径就是用《纲要》的新理念引领我们反思过去的工作,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第一,在工作中我园教师做到真正把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坚决抓好落实。建立健全班级的家长工作制度,每学期制定家长工作计划,学期末将家长工作列入总结、评价、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真正使家长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第二,把家长和我们教师作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来看待。在共同教育幼儿的问题上,双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同心同德完成育儿的使命。第三,在家园沟通问题上,我们教师能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换位思考,对家长产生的急躁情绪及冲动要冷静思考,学会体谅。只要我们态度诚恳,方法得当,就一定能赢得广大家长的拥护、支持。
二、交流、沟通中,成为真诚的理解者
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庭与幼儿园同是培育幼儿的重要环境,家长与教师都是教育孩子的主体,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环境教育的思想要得到家长的认同,支持和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将家长工作的重心从“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
家园配合好是拉近师幼关系的重要纽带么 首先对孩子来说 孩子能感觉到家长重视学校 重视老师 自然也自己受关注 亲子关系自然也进一步 对于老师那和你不用说 各种工作事半功倍, 个人觉得作为老师,一定要有专业!感化家长! 还有家长积极配合也助于提高老师的自信, 家长分为很多种!每种家长老师都要分析,该用什么方法对待, 我认为家长是教育孩子的主要人之一,将参加亲子活动作为理念和方法统一让教育一致性。 先回答“家长会说留下孩子玩儿就好了,我先回家了”。我会这样坚定的跟家长说:首先告知家长活动的目的。然后结合孩子具体情况告诉家长,家长的行为表现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如果家长不能更好地配合老师的,那么很容易导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以找对方向,这个时期孩子虽然身处一个新的环境,但是却更加需要爸爸妈妈的关注以及支持。年幼的孩子在学习某项知识或者是技能的时候难免会反复练习,家长这个时候要给以高度的配合,不然会让孩子觉得无所适从,甚至造成性格上的双重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重性格。
家长工作必须以专业服人、以理服人,才能引导家长,让家长信服。绝对不能说不在点的话、不能批评家长观念没改变、不配合老师等。如果是有具体事情请家长配合,要把这个事情的价值给家长说透, 家园共育,首要的是沟通。怎么样顺畅沟通,这个非常重要, 幼儿园的孩子,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还重要,大多数孩子很多的行为习惯首先来源于父母的模范和引导,所以首先爸爸妈妈做好孩子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爸爸妈妈表现得自信乐观,那么这个孩子也是积极向上,性格开朗的!反之! 因为家园共育是一个合作平台,只有家长您参与了,才了解老师教给孩子的是什么,才能跟老师一块用力,孩子进步才大。 老师要首先对自己班上的孩子了解,和家长沟通时,都能说到点上,慢慢的家长知道老师有关注孩子。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就好比汽车的两个轮子,要共同朝一个方向才能走得快走得远,如果各朝一边不仅走不到一起,还会坏了车。所以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实现有效教育。
我们老师要用自己的专业更好的引导家长,取的家长的信任, 问题的答案肯定是重要,问题在于重要在哪里?有与没有,对孩子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要有,好处有哪些,思考些具体的。 同时我们站在家长角度去来看,家长不配合老师的工作,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问题生”家长,他们要么忙于生计没有时间配合老师的工作,要么根本不懂得怎样去配合老师的工作。另一种是,高水平的家长,他们不配合老师的工作,是因为他们不认可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看到现在,说的都是很好的道理,可是,不够实际,思考点不现实,家长能看得见的,也就好比是在说:“家长能得到什么” 同理心,如果你是家长,你的付出,你想得到什么? 要能说出让家长觉得值得的现实情况来, 这个不是家长的需求,是家长的疑惑。老师应该如何专业去解惑, 如果是我我希望看到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更好的行为习惯, 身体,心理,知识,技能,习惯等,希望都能看到有好的变化, 具体些…咱们现在的讨论都在说教,都在讲道理,做评估, 我随后邀请了家长参与课堂,家长自己也很纳闷。后来问孩子为什么,他说反正我爸妈又不检查我作业,他们都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功课, 生活习惯,文明礼仪学习习惯, 自己的孩子能被肯定,孩子在您的关注下完成一项项任务,体会到幸福感和成就感,
作为幼师,您想到的也是幼儿园对孩子的培养,而不是家长, “忘我”,才能找到真知。大家必须先忘记自己幼师的身份, 孩子的教育不是单凭幼儿园老师的努力就能做到的,很简单的例子:很多好的生活习惯宝贝在幼儿园周一到周五已经做得不错了,为什么周末两天在家,家长反馈就表现不好了呢?周末在家时是家长在陪伴,我觉得家长应该反省的是自己怎么就让孩子变了,而不是去反问老师!作为老师我们希望孩子养成的好习惯伴随孩子一生,那家长们是否应该配合孩子去养成呢?孩子在幼儿园只有几年时间,而孩子存在于自己的家庭却是一辈子!家长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你就需要给予孩子更多这方面的引导… 但是家长说我看着就行了呀,不需要参与啊, 比如: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如果孩子愿意做,可家长要是不配合,晚上忙着打麻将或是看电视。那孩子就没法养成好习惯。其实家长舍去一小部分时间让自己的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就是让家长陪伴孩子成长的未来时更轻松。 孩子看到您参与了,积极性才更高, 孩子能从家长的参与中得到自信, 家长的陪伴参与对孩子是一种爱的表现, 我觉得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很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行为举止都会对孩子有一定的影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就是参与给孩子做了榜样, 孩子把家长看成是自己的偶像,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着并模仿着, 孩子想让爸爸妈妈看到进步,得到父母的肯定,也喜欢和父母一起学习,游戏。这会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是爱我的,孩子也会更加努力,进步。 我希望幼儿在幼儿园能被老师肯定,从老师的肯定中获得自信 , 如果你愿意错过和孩子建立稳定的情感基础的机会,而是这么小就送全托完全依靠老师去培养自己的孩子的话,那估计你的孩子对你也不会有太多感情了,首先,“你怎么样怎么样”这样的语气,家长不爱听。其次,在这几代人的时代里,很多有成就的人,家长是从来没管过的。特别是“农民的儿子们”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孩子们已经失去了很多吃苦的机会,物质条件的优越,现实环境的影响让孩子拥有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不同的环境决定了祖辈父辈当年的家庭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合我们现在的孩子了! 现在的时世孩子是我们唯一强而有力支撑,我们不仅仅是给予了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要做孩子们精神上的支柱, 天下父母心,每个家长都愿意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做教育的时候,依纲依法,不要太多的担心! 因为我们的纲要、指南等都是花了不少权威专家的各方调研做出来的! 如果我们只顾着忙忙碌碌地去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从而错过他们成长的每一刻才是我们人生中失去最大的财富 , 家长的参与,是孩子的表率,孩子的情绪是愉悦自豪的 ,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角色老师代替不了的,只有这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家园同步,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