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期刊
   └   期刊
   └   著作
   └   讲解
   └   论文名单
最新热点  
 ·  陪孩子做这24件小事
 ·  三所小学寒假劳动清单,跟孩子一起看...
 ·  寒假正是读书时,3个亲子阅读故事一...
 ·  2023年度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关键词揭晓...
 ·  践行爱国主义、传承红色基因
 ·  教育部关于印发 《幼儿园督导评估办...
 ·  幼儿园春季学期​各类计划合集...
论文名单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期刊 -> 论文名单      
【一等奖】提高大班幼儿数学排序能力的实践研究

摘要:本学期本班的小课题定为《大班幼儿数学排序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发现,5-6岁是幼儿排序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何促进这一时期幼儿的排序能力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根据我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最近发展区,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实践探讨在活动中教师开展游戏指导对幼儿排序能力发展的影响,从而揭示游戏活动情境下,教师主动性施加的教育引导对发展幼儿的数学能力有何种程度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 排序 排序能力 提高排序能力

一、问题提出

   数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幼儿来说,学数学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在游戏中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发现游戏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探究排序的规律和方法,完成多种排序,可以帮助幼儿在活动中理解概念,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研究发现,5-6岁是幼儿排序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何促进这一时期幼儿的排序能力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选取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区域活动中教师开展游戏指导对幼儿排序能力发展的影响,从而揭示游戏活动情境下,教师主动性施加的教育引导对发展幼儿的数学能力有何种程度的作用和影响。

二、概念界定

 1、关键词之一:排序, 即根据事物的差异按一定的次序或规则进行排列。排序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比较思维过程,他能促进幼儿有序性和可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但由于幼儿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时期,排序活动中幼儿理解水平和操作水平存在不协调发展的特征,他们更依赖与实际操作具体形象学具去理解排序规律。

2、关键词之二:排序能力。是指按照一定的次序或规则对两个以上的物体进行程序编排的能力,因此,大班幼儿排序能力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次序排序的能力,即幼儿根据物体的差异或事件发生的前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将事物或事件排列程序的能力。主要涉及量的排序和事件的排序,其中量的排序主要包括长短、大小、多少的排序排列;另一方面是规则排序能力,即幼儿按某种规则排序的能力,如,按物体的形状、颜色进行排序的能力,主要涉及单维排序和双维排序。

3、提高排序能力:提高: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使幼儿的排序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研究内容

1、研究有效提高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排序能力的方法。

2、研究有效提高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排序能力的方法。

3、研究有效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排序能力的方法。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对幼儿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幼儿的排序能力。

2、观察研究法:通过对幼儿排序能力的观察,了解幼儿对排序的掌握情况。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幼儿的观察分析,了解幼儿掌握情况以及材料的适宜性。

五、有关排序能力策略的研究

      幼儿排序能力主要是指将两个以上的物体,根据物体的差异按一定的次序或规则排列成序。排序有助于形成数的序列。幼儿在排序活动中获得了按照物体差异进行排列的经验,了解到每个物体按照一定规则在空间所处的位置关系,这将有助于幼儿理解数的顺序,理解序数的意义,形成数的序列。排序有助于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例如,如果幼儿按照物体大小排序,那么幼儿就必须知道物体大小的差异,以此加深幼儿对物体大小的认识;同样,如果幼儿按照物体数量排序,则可以加深幼儿对物体数量的认识。另外,排序还有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排序过程中,幼儿要对物体的大小、数量、颜色、形状进行观察,然后排序、推理、比较,这些都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学前期,幼儿可以按照物体的量的差异以及按照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规律排序,其排序能力的发展具有以下年龄特征:3—4岁。幼儿的排序完全建立在对量的差异的感知基础上,而且一般只能进行4个物体的排序。-5岁。幼儿能按照递增或递减的顺序进行简单的量的排序,但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这时,儿童主要还是依赖于感知和尝试错误而不是逻辑关系进行排序。5-6岁。幼儿逐渐在逻辑的基础上理解量的序列关系,包括可逆性、传递性、相对性;开始能够正确排序,排序不再受知觉范围的局限,有的还能学会排序的策略。

《纲要》中明确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材料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实现主动建构对知识掌握的中介和桥梁。另外,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形象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或对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对于教育者来说,材料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即教师努力将教育目标、内容以及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蕴涵在提供的材料之中,使幼儿在操作这些材料的过程中,获得某一项或几项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教学中发现排序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孩子的弱项,于是区域角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投入了小动物的磁力教具,引导孩子们为小动物们排排队。班上大多数孩子都给小动物们排出了有规律的AB-AB的序列形式,如有的幼儿排出“大鹅、鸭子、大鹅、鸭子”的序列,有的幼儿排出了“小狗、小猫、小狗、小猫”的序列形式等等。在给红、黄、绿三种颜色排序时,大部分孩子都是“ABC-ABC”的排序形式,而部分孩子仍然处于无序排序的状态。于是,我决定通过投入多种类、多层次、可开发性的丰富的材料,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排出多种有规律的循环序列。
  一、发掘身边现有的资源,将这些资源和平时班里的排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活动开始时,我为孩子们投入了小动物的磁力教具,引导孩子们为小动物们排排队。班上十几个孩子给小动物们排出了有规律AB-AB的序列形式,如点点小朋友排出“大鹅、鸭子、大鹅、鸭子”的序列,彤彤小朋友排出了“小狗、小猫、小狗、小猫”的序列形式等等。接着我们为孩子们投放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积木,引导孩子们按照“红、黄、绿、红、黄、绿”的顺序为积木排序。我们又陆续进行了一系列活动,引导幼儿排出有规律的序列。我将彩色纸剪成长条,按照颜色有规律的排列起来,粘成美丽的彩带。彩带上的循环序列规律有:红、黄、绿、红、黄、绿;红、黄、黄、红、黄、黄等序列。孩子们很有兴趣的粘起了有规律的循环序列。他们先把红色的纸条粘成一个圆圈,然后将黄色纸条穿过红色的圈,粘成与红色圆圈相交的圆圈,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粘成绿色的圆圈,粘出有规律的循环序列,能力强的幼儿还粘出了不同的循环序列。孩子们在愉快的粘贴过程中练习了颜色的循环序列。
  二、通过福禄贝尔教具,引导孩子们练习循环序列的排列
  福禄贝尔教具中不同颜色的大小套圈,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兴致勃勃的排了起来。孩子们排出的部分序列形式有ABC-ABC,即红、黄、绿、红、黄、绿;有AA-BB-CC,即红红、黄黄、绿绿;有ABB-ABB,即红黄黄、红黄黄;有ABBC-ABBC,即红黄黄绿、红黄黄绿等。我又引导孩子们用福禄贝尔教具中各种颜色的木块,引导孩子们玩“铺地砖”的游戏。各种颜色的正方形块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我先给每桌孩子两种颜色的正方形块,孩子们排出:红色正方形、绿色正方形、红色正方形、绿色正方形;黄色正方形、黑色正方形、黄色正方形、黑色正方形等等。孩子们也同样用各种颜色的三角形木块、各种颜色的圆形木块、菱形木块排起了有规律的循环序列。
  三、用一些身边的材料,为幼儿制作一些图形教具,引导幼儿给图形排序
  针对如何科学有效的投放材料,我用瓦楞纸为孩子们剪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不同的图形。在幼儿对图形有了基本的认识后,我引导孩子们进行图形的有规律的排序活动。有的幼儿排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红色三角形、红色三角形、粉色圆形、粉色圆形;三角形、圆形、圆形、三角形、圆形、圆形的排序形式;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圆形、圆形、圆形;三角形、圆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圆形、正方形;还有的幼儿将两个同样大小的等边三角形并列放在一起成了一个菱形,排出的序列形式是菱形、圆形、圆形、菱形、圆形、圆形的序列;晗晗小朋友排出了圆形、菱形、圆形、菱形的序列形式。每次活动之后,我将孩子的排序情况全部拍照下来,在大屏幕上放一放,将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都展示给其它的小朋友,实现资源共享和共同学习。
  四、运用网络资源,从网络中下载适合教学的漂亮图片,加工整理后供幼儿进行排序练习
  为了突破平时使用的材料,我从网络图片中搜集一些和教育教学有关的图片,在彩色打印机上打印出来后剪好并塑封,使材料更长期有效的使用。孩子们对这种色彩艳丽的图片很感兴趣,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想象力丰富。孩子们有的排出了一只蝴蝶、一朵花、一只蝴蝶、一朵花的循环序列;有的排出了一只蝴蝶、两朵花、一只蝴蝶、两朵花的循环序列;有的排出了“蝴蝶、玫瑰花、蝴蝶、玫瑰花、玫瑰花、蝴蝶、玫瑰花、玫瑰花、玫瑰花”的循环序列,这一递增规律能在中班幼儿排列出,真是我们排序教学的一大突破。孩子们有的排出ABBA-ABBA的序列,即“蝴蝶、花、花、蝴蝶、蝴蝶、花、花、蝴蝶”的循环序列。我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漂亮的风车、太阳花等,孩子们又兴高采烈的玩起了排序游戏。孩子们的排序很有创意,许多的排列形式如图所示。
  五、挖掘生活中常见到的材料的价值,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练习排序
  为了挖掘生活中常见材料的价值,引导幼儿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练习排序,我发动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从家里带来一些花生、樱桃西红柿、小橘子等。这些孩子们爱吃的东西在桌上一摆出,孩子们便争先恐后的摆了起来。有的孩子摆出了西红柿、花生、花生、西红柿、花生、花生的循环序列;有的孩子摆出了西红柿、花生、橘子、西红柿、花生、橘子的循环序列;有的孩子摆出了西红柿、花生、花生、橘子、花生、花生的循环序列。这次活动使孩子们在生活中排序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即使孩子们在自由玩玩具的时候,也有许多孩子自觉不自觉的玩起了排序游戏。许多家长反映,孩子似乎养成了一种排序习惯,在家里孩子们会不自觉的拿起笔、书本、画棒等练习排序。甚至在妈妈做饭的时候,也会拿起土豆、洋葱等练习起了排序。孩子们的排序意识进一步增强,排序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通过科学有效的投放材料,提高大班幼儿的排序能力的研究,我班孩子不但数学方面的能力增强,而且在数学的其它方面如:分类、排序、数的分解合成等方面的能力也明显的提高,同时孩子们的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述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自信心增强。下学期,我们仍将进行排序活动的课题研究,旨在引导幼儿发现更多的排序规律,如递增递减规律,即“一种物体数量不变,另一种物体数量逐渐增多”或“一种物体数量不变,另一种物体数量逐渐减少”的规律。同样发挥资源的共享,继续开发新的材料,并将这些材料充分运用到其它各科教学中,实现在材料领域的课程的整合。

参考文献:

1. 胡清芬,陈桄  5-6岁儿童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1);12-19

2. 魏华忠,宋世龙。3-6岁儿童传递性关系推理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4(3);225-231

3.肖娟.4-6岁儿童长度理解能力的发展。【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杨志艳。3-6岁儿童量的排序与事件排序的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5.王文忠,方格,儿童逻辑关系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5(1);46-53

 
版权所有:新时代学前教育网 Copyright ©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034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