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
一 、为什么要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的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随着秋收季节收获了很多粮食和水果。针对这些粮食和水果可以做什么,怎样做的话题,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因此我们展开讨论,怎样将这些粮食做成美食同大家分享,形成“天天美食节”的主题活动。
在整个活动中,时时刻刻都在强化幼儿的交往能力,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机会和时间,培养幼儿主动交往的意识和能力。幼儿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有人想做烤白薯,有人想做玉米饼,有人想做煮花生等等。教师做到充分尊重幼儿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索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幼儿提供工具支持,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同伴合作,大胆尝试完成。
二、 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1. 激发幼儿与人交往的兴趣
《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在主题活动中,每个幼儿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并表现出愿意主动与人交流。小溪在做完煮花生之后等待小客人来品尝,可是等了半天根本没有人来,恰巧我看出了他的苦恼,我在等他主动询问
,终于“老师,为什么都没有人来我们这?是不是没人喜欢吃?” “小溪,你看这些小弟弟小妹妹可能都不认识你做的美食,他们也不敢来尝”“那怎么办?要不我喊他们过来,给他们介绍介绍”“那你试试吧,能不能吸引他们”。小溪挽起袖子“快来尝尝,好吃的煮花生!你快来尝尝吧,好吃的煮花生,我们还放了盐,你是不是不会剥,来给你这个豆豆。” 我为他竖起了大拇指,不知不觉他就吸引了好多小客人,拼命在和别人炫耀他的煮花生。他从最开始的不知道怎样表达,到高兴地炫耀自己的成果。
2. 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指南》中指出“要发展的目标是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幼儿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
玉米饼组的小朋友在主题活动表现尤为突出。三个小女孩都非常喜欢做玉米饼,但最吸引我注意的是,他们并没有因为大家都喜欢而拼命地抢谁应该和面,谁应该贴饼。我看到他们在讨论:咱们谁会做玉米饼?“我会,我看过妈妈做过,那咱们这样吧,今天我先贴饼,我教你们怎么和面,怎么做出饼。然后下次你们学会了,咱们在交换。”其他两个小朋友都同意了她的意见,“好!就这么就定了你快教我们吧,我也很想做。”说着他们纷纷挽起袖子干起活来。在整个过程中他们讨论,合作,轮流完成。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每个人都尝试了不同的工作,同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她们也收获了深厚的友谊。
三 、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作用
1. 良好的交往能力能够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指南》中提到:幼儿的语言能力实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在主题活动中,小小和小金担任的角色是游戏组织者。但是操作起来,往往美食更受欢迎一些,而游戏组就被冷落了,那这时应该怎么办?我说:“小金,为什么要在门口站着?”“老师,在门口方便给人介绍!你要来玩游戏吗?我们这都没人。”还没等我回答“老师我能不能出去一下?”小小激动地说。 “你好,来我们的游戏屋看看吧,我们这有很多游戏,你可以选择单人游戏,你也可以选择几个人一起玩。不过现在还没有什么人,如果你想玩几个人的游戏还要再等一会,我来给你讲讲游戏规则……”我被她的举动惊呆了,但效果很明显,她很快就吸引了客人的注意。他们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性格也更活泼了。教师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空间让他自由发挥,让幼儿想说,敢说。
2. 良好的交往能力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指南》中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
美食节后续,我们举办了家长开放活动,家长们都很好奇最近一段时间孩子们都在忙什么。伴随着家长的到来,孩子们穿好服装,准备好工具. “老师这回我可得好好露一手了,我爸爸肯定没见过我做美食”我看到孩子们自信的样子,每个人都在认真做自己的美食,好像一不留神就会出错似的,而我们的家长似乎也没有看到过这样认真,自信的宝贝。角落里坐着一个小男孩。“小雨,你怎么了,怎么不带爸爸尝尝你的美食啊?”“我问他了他不吃”我转头一看,确实有一位家长似乎觉得很无聊,坐在椅子上像一个旁观者一样。我悄悄的趴在小雨耳朵边说了一句。小雨立刻裂开嘴笑了,跑过去找爸爸,拉起爸爸的手摇晃了几下,顺势做出撒娇的姿态“爸爸,你快来尝尝我的煮花生吧,可好吃了,他们都很喜欢,你不吃就太可惜了。”爸爸欣然接受。
沟通也是讲究技巧的,良好、适宜的沟通方式也可以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同伴之间需要沟通,老师与幼儿之间需要沟通,家长与孩子之间更需要沟通,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建立自信。
3. 大班幼儿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为上小学奠定基础
大班幼儿面临幼小衔接的问题,发展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能够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小学生活,适应小学生的交往方式,遇到困难主动寻求他人帮助,发展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身心健康的状态能够让幼儿更好地发展。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参考文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