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一)研究的缘起
随着我国教育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教育硬暴力行为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危害。此外,用殴打、体罚显性暴力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惩罚的行为已经被明令禁止,《幼儿园管理条例》中第三章第十七条规定: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章第二十六条规定:严禁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加之家长对幼儿的极大重视,幼儿园老师不敢再轻易对幼儿施以肉体上的惩罚。但这并不能代表在暴力现象从此消失于幼儿园。近来,教育软暴力现象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时有所见,少数老师甚至把软暴力作为治理班级、管教和震慑学生的法宝,这种看似无痕无迹的暴力行为极大摧残着幼儿的精神和心理。
学龄前儿童将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翁,其心理健康的状况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不仅要注重幼儿智力、体力的发展,还要塑造幼儿良好的心理。因此,科学分析幼儿园教育软暴力,研究如何努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成为一项迫切需要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的意义
首先,为幼儿营造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幼儿园教育软暴力的消除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使幼儿对教师形成正确的认识,为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校生活做好准备。
其次,帮助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正确处理工作压力,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本研究能够引起教师对更新教育理念的重视,使他们在转变教育理念的同时正确定位自身的角色,有利于教师工作热情和专业素养的提高。
第三,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园管理者转变管理方式。本研究对导致幼儿园教育软暴力发生的幼儿园管理因素进行初步探究,可以为幼儿园管理者在改善管理方式方面提供一些依据。
(三)研究现状
关于教育软暴力的概念和类型,现有研究中的观点比较一致,都认为教育软暴力是相对于硬暴力手段而言的,通常以精神伤害和心理惩罚的形式施加于学生,其具体形式主要是教训型、冷漠型、隔离型等。
目前对于教育软暴力原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教师师德、师能方面的问题,然而园所管理方法、教师的自我提高、家园沟通方面的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对于解决教育软暴力的对策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改善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师德师能、改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可以从教育软暴力的监督管理方面、教师自身提高、家园沟通方面来探索解决对策。
二、教育软暴力的相关理论
(一)概念的界定
1 暴力与软暴力
“软暴力,顾名思义,它首先是暴力的一种,是指不是通过殴打等行为暴力解决问题,而是表现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
2 幼儿园教育软暴力
教育软暴力是相对于直接作用于肉体的硬暴力而言的。陈兰芝认为,所谓教育软暴力,是指学校教育中教师及管理服务人员以冷淡、轻视、嘲讽、放任和漠不关心等非暴力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从而造成对学生人格、心灵和精神伤害的行为,其实质是精神暴力。
幼儿园教育软暴力,是指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经常性地以带有侮辱性质的言行对幼儿进行心理打击、伤害的行为。
(二)幼儿园教育软暴力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
1 幼儿园教育软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其一,用语言对幼儿进行攻击。教师经常用讽刺挖苦型、谩骂侮辱型、粗暴恐吓型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训斥、恐吓。
其二,对幼儿置之不理、态度冷漠。一些教师因为个别淘气的孩子不听管教,便逐渐减少与其之间的语言交流,对幼儿的任何表现不采取任何反应,让孩子处在无人过问的孤独境界。
其三,对个别幼儿进行隔离。在维持教学秩序时,有的教师对于难以约束的幼儿断然采取“隔离”的方法,经常采取罚站、赶出教室、不许参加室外活动等方式对个别幼儿进行隔离。
2 幼儿园教育软暴力的特点
其一,隐蔽性强。幼儿被施加软暴力后,家长和幼儿园管理者从外观上不容易察觉幼儿受到的伤害,这样就会忽视软暴力对幼儿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造成的创伤。
其二,后果滞后性。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长时间对幼儿施加软暴力,会影响到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等各方面。这些负面影响在学龄前阶段的儿童身上体现的并不明显,但是在幼儿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会逐渐突出。
三、引发幼儿园教育软暴力的原因
(一)引发幼儿园教育软暴力的园所管理因素
幼儿园管理者对幼儿教师工作绩效的评价标准单一、机械化。目前,在大多幼儿园中,特别是中小城市和农村的私立幼儿园,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偏低,幼儿园管理者对教师的工作绩效的评定缺乏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标准会使幼儿园教师承受极大的压力,迫使幼儿教师采用一些不科学的方法对待孩子、应付家长。
(二)引发幼儿园教育软暴力的教师方面因素
软暴力在幼儿园产生,教育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教师的职业动机不强,兴趣不浓,出现职业倦怠。倦怠心理会影响到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难以理性地控制自身的言行。
其次,幼儿园教师缺乏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落后、错误的教育理念会误导教师对学生和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容易使教师采取不当的教育方式。有的教师不能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尊重幼儿、理解幼儿,一遇到难以应对的局面便随时采取激烈强硬的态度。
再者,面对工作压力,教师缺乏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节。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在面对工作压力时,教师往往将情绪带到课堂上、带到与幼儿的沟通过程中。
(三)引发幼儿园教育软暴力的家园沟通方面因素
家长的一些不当做法会影响着教师对幼儿的态度,间接诱发教育软暴力。一些家长发现孩子在幼儿园受伤或听到孩子反映教师的一些过失行为时,并不是与带班教师进行沟通,而是直接投诉给园领导。这样的沟通方式往往给教师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僵硬,极容易使幼儿园老师对幼儿采取报复手段以发泄委屈。
四、预防幼儿园教育软暴力的对策
(一)幼儿园管理者优化管理方法,做到管理上的“刚柔并济”
首先,贯彻“人本”管理原则,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现代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以及人的积极性,管理活动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在幼儿园中,管理者要认真分析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吸取其中的合理有益的部分,以此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教师创造精神和自我实现的精神。
其次,关心和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儿童。这就要求幼儿园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教师的真实想法与感受,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使教师带着愉悦轻松的心情走进课堂。
再者,严格准入制度,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素质。幼儿园管理者在判断应聘者是否可以胜任幼儿教师一职时,除了对其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还要重视其对儿童的热爱程度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避免一些素质低下的人进入教师队伍。
最后,加强对教师行为的监督和管理。预防教育软暴力,仅靠教师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职业修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采取必要措施加大对教师行为的监督和管理。一方面,让教师充分认识教育软暴力现象及其危害,自觉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起对教师教育软暴力行为的有效监督机制和投诉机制,从制度上杜绝教师教育软暴力行为的发生。
(二)幼儿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
首先,幼儿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教师只有把每一个幼儿看作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会真正的热爱、尊重幼儿,才会在教育过程中以充满爱的教育方式与幼儿沟通、交流。
其次,幼儿教师应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几个方面。在专业理想方面,幼儿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意义,树立高尚的专业理想;在专业知识方面,幼儿园教师不光要具备广泛的文化知识和精深的学科知识,以教育科学知识、心理科学知识和学前教育知识贯穿于教育活动之中,还要主动收集教改信息,自学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在教育能力方面,幼儿教师要加强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提高理解他人能力、沟通能力、协调师生关系等各方面能力。
再者,教师在面对工作压力是要及时、合理地进行自我调节。当面对工作压力时,可以尝试向他人倾诉或者向专业认识寻求帮助、进行心理咨询或者做做深呼吸、自我鼓励等。
(三)家长要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幼儿
其一,幼儿家长要向孩子提出适当要求,培养孩子在园的合作性。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意利用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发展孩子的合作性和自律意识,如进餐时不要大声说话,游戏时爱护玩具,和小朋友团结友爱,学会分享,能够谦让。
其二,幼儿家长要与幼儿园及时沟通、化解矛盾,共同教育孩子。家园合作共同教育孩子是幼儿家长的职责,只有加强家园的合作交流,才能使双方及时了解孩子发展的状况,消除误会,形成教育合力。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大部分时间在幼儿园,幼儿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态度直接影响幼儿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每位教师都应该有一颗热爱儿童、关爱儿童的心;同时,幼儿园管理者积极引导、幼儿家长积极配合,一定能够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让幼儿感受到爱、尊重和呵护,使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