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区是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地充分利用空间为幼儿创设的学习、游戏和自由活动的区角,开展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实施个性化教育和主体性教育的需要,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摘要
区域活动是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
在区域活动中,如何让幼儿在区域内更好的玩出花样,少不了材料的投放,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值得我们当前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关键词 区域活动 材料 投放
(三)背景
每个区域活动中区域材料各有不同的作用,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教学工作中,我在投放活动区材料时发现了一个误区,就是材料投放的越多越好,其实通过数天的玩耍我发现区域内的玩具过多,幼儿对很多玩具充满好奇心,想玩玩这个再玩那个,所以导致区域内不仅乱,而且秩序一切都打乱了。
2、活动材料越精美越好。
很多孩子都喜欢很新颖的玩具,所以我们不惜加班加点制作一些逼真的玩具,投放到活动区中。精美的材料能吸引幼儿,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但是这一点引起了我的注意,有的幼儿只是拿着玩玩,厌之而后弃之,那么,再精美的玩具又有什么用呢?正如有些老师反映的,自己辛辛苦苦地制作了逼真的包子、漂亮的厨具等,却几乎没有孩子玩,看起来精美的材料,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想象和制作的空间也就失去了材料投放的价值。
由此可见,在考虑投放材料时,关键考虑材料的教育价值以及它会带来的教育。
(四)目标
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如结合《圣诞节》的主题活动,围绕“让幼儿感受圣诞节的节日气氛,体验圣诞节准备活动”我们为幼儿提供大量红色包装纸、卡纸和各种礼盒等,鼓励幼儿自制圣诞节的礼物(贺卡、圣诞树、拉花、风铃等),与教师、小朋友一起布置教室的环境,使我们的活动区域也是渗透着节日的氛围。孩子们在这么富有浓厚的节日气氛的场所里,相互交流,尽情舞蹈、歌唱。
(五)正文
每个孩子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如:个人的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各不相同,我们在指导的时候应关注每个孩子不同于他人的学习特点和能力特征,采取适宜的方式,引导幼儿富有个性地健康发展。如,幼儿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所以投放的玩具材料要有不同层次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要求,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发展,另外,每个孩子学习的特点与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就能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有些幼儿的发展则要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单独交往来实现,还有的幼儿则是在自己不断的探索活动中,或者是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获得的,教师要在观察了解孩子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有效方式,促进幼儿发展。例如:一次,在美工区域中,玩折纸活动中,子航小朋友不会折,于是我手把手教了好几遍,可是她还是不会折,于是我找来李静怡跟他一起折,等我再次去看她的时候,他已经折好了给我看了,由此可见,同伴的示范作用对于有些孩子的学习是一种可能更胜于老师的学习方式。
㈠落实好各个区角内活动的设置
由于我们班区角活动大多数都是让孩子自由选择,所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特点设置。为使让孩子在区角活动中玩出自我,我们外出学习了很多区角经验,挖掘出一些民间的活动,如用秫秸编织各种物品,用尼龙绳织鱼网、刺绣等,不仅增加了孩子的参与兴趣。例如:阅读区不能和益智区相邻,因为阅读区里幼儿比较安静,益智区动静反差太大。在设置上使之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活动区活动的规模通常不大,三五个人一组,幼儿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在时问安排上,每天下午固定30分钟,其它课余时间各班自行调配。总之,力求使不同的区角从不同的侧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㈡全方位投入,确保区角活动全面展开与实施
区角材料的投放不仅要花样繁多,更要有难度上的区分。我园大班的区角投放了玉米秆,教师先引导幼儿认识,再进行整理上色,逐次过渡到排序、比较长短,进而进行手工制作,如眼镜、灯笼、小马等各种小动物,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充分体现了层次的递进。
事业是无止境的。但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会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培养幼儿自主、自信、积极、努力和创造的精神,促进幼儿潜在能力的发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展现最棒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