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期刊
   └   期刊
   └   著作
   └   讲解
   └   论文名单
最新热点  
 ·  陪孩子做这24件小事
 ·  三所小学寒假劳动清单,跟孩子一起看...
 ·  寒假正是读书时,3个亲子阅读故事一...
 ·  2023年度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关键词揭晓...
 ·  践行爱国主义、传承红色基因
 ·  教育部关于印发 《幼儿园督导评估办...
 ·  幼儿园春季学期​各类计划合集...
论文名单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期刊 -> 论文名单      
【二等奖】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作用

《纲要》明确指出:要营造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乐意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界定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指学前教育机构传授给儿童的语言形式、语言内容、语言运用的总和。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即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园五大活动领域之一,是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的基础。幼儿使用语言,并把语言当成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要传授给幼儿语言形式、语言内容、语言运用的方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将提高语言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二、传统语言教育活动的特点

传统语言教育活动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语言教育的形式

    在传统的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一般采用讲故事、谈话、看图说话三种方式组织语言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语言教育活动的表现形式较单一

    在传统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基本上借助图画进行教学活动,而图画又以单一画面和连环画为主,而这两种形式不管画面内容多么丰富,但其呈现的画面都是静止的,无声的,而幼儿喜欢有生命力的东西。同时,看图说话和连环画不能保持长期的趣味,无法满足幼儿较强的好奇心。因此,幼儿难以依据画面内容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三)语言教育活动的教具呆板、寿命短

传统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展示出来的事物形象不够生动,很难再次加工,这样就会约束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并且教师在进行事物形象的设计和创造时通常浪费材料和时间,制作出来的教具循环使用的次数比较少,不符合现代教学的特点。

    (四)语言教育活动方式的局限性

    在传统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谈话往往会围绕一个主题,而这个主题的确定,单单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及幼儿的想象为基点。教师往往呈现不出丰富的事物形象,这种方式也与幼儿的认知特点不相符。

三、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可以弥补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在形式上的不足

在传统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最常见的信息技术手段有投影仪、录音机、幻灯机和电视机等,这些设备能使语言教学更形象化,生动化,然而教师绘制连环画这一类教具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既浪费材料又浪费精力。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其次图画中表现的内容是否生动,还要看教师的绘画水平,而信息技术可以弥补教师绘画水平的不足。并且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再加工,可反复使用和储存。在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的当下,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给幼儿展现更多形式、更新颖有趣的事物形象。

    (二)信息技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易于幼儿理解事物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和信息技术的特点,以寻找最佳结合点,这是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应用的前提。幼儿期思维以直观形象性思维为主,色彩鲜艳、新奇有趣、形象生动的东西对幼儿往往最有吸引力。而信息技术创造这类形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可以从幼儿对动画片喜爱的程度看出,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很好地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真、善、美,促使幼儿身心更加健康的发展

传统教学中教师依据连环画给幼儿讲故事,形式单一,不便幼儿完整理解故事内容。而利用信息技术,使故事表现更为生动有趣,便于幼儿理解。另外,如果幼儿对故事的某一环节不太理解,教师可反复播放,便于操作。并且信息技术可以将声音和画面完美结合,使幼儿教师在部分环节中解脱出来,便于观察幼儿。而传统教学中,教师分身无术。

 

四、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在语言活动中的运用能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也曾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它能使幼儿形成强有力的学习动力,引起他们的注意,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积极思考问题,探索创新。因此,维持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具备了色彩鲜艳、新颖多变、直观形象、动静结合的特点,教学中教师把教育内容绘制成色彩鲜艳的投影片,并录制成配乐录音,这种目有所见,耳有所闻的方法,能唤起幼儿高涨的学习兴趣。比如中班诗歌教学《伞》,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呈现于生动的屏幕画面中——公路边的大杨树是小喜鹊的伞,水塘里的大荷叶是小青蛙的伞,山坡上的大蘑菇是小蚂蚁的伞,再配以优美的音乐,渲染活动氛围,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色彩鲜艳的动画效果,让幼儿快速进入学习的情境与教师互动,产生学习诗歌的内驱力。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突破在语言活动中的重难点 

36岁的幼儿,对于较复杂或者比较抽象的概念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幼儿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在活动中我们可以运用录像或动画就可以很好地展示一些不易发现的现象,使许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便于幼儿理解。如大班词汇学习理解“井井有条”,这个词语对孩子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的理解就是“物品摆放的很整齐”,有的幼儿说:书架上的书排放的井井有条;有的说小朋友的队伍排的井井有条,幼儿只片面的了解了词汇的意思,教师怎么解释幼儿也理解不了。而井井有条表示的是一个动态的词汇,这些动态的词汇光靠教师讲、幼儿听的方式是不能使幼儿掌握的。大量的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对词汇有了正确的理解。教师给幼儿放映幼儿有序洗手的录像,让幼儿知道。井井有条的洗手是一系列完整的动作。给幼儿放映排队的录像,让幼儿看到一个动态的过程;给幼儿看喝水的过程:先拿水杯---再打开水龙头---两只小手端水杯到指定位置喝水。每一个小朋友都按照这个顺序做事,安安静静不打闹,让别人一看觉得小朋友喝水特别有秩序,这样就叫做井井有条。幼儿通过录像清楚的看到这一过程,从而轻松理解了词汇。多媒体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而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学习。

    (三)信息技术在语言活动中的运用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创设真实的情境,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幼儿去想不同的答案,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欲望。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中,幼儿对于大狮子比较陌生,缺乏已有经验,当教师让幼儿凭空想象故事情境,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我们出示了利用多媒体制作的有关狮王威武的姿态,走路神气的样子,吼叫声以及小动物们被吓得到处逃窜的情景展示给幼儿,再结合音乐作品,这样就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孩子们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的尝试,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现理解乐曲。整个活动过程孩子们很有兴致,都愿意尝试创编动作,幼儿的创造欲望由此被激发出来了,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四)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由于个性和环境的差异,幼儿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天性外向能说会道;有的幼儿生来羞怯寡言少语。由此一个班级的幼儿群体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很大差异。如果语言活动中教师缺少丰富的语言素材,那么幼儿群体在语言表达方面会越来越弱。因为在这样的活动环境中,能说会道的幼儿没有语言表达的兴奋点,而能力差的幼儿更不知从何说起。多媒体课件是由美术、影像、音乐、语言等多种效果整合在一起的综合媒体,能形象地展示日常生活中罕见事物或现象,还能将文学作品中抽象复杂的内容具体化、情境化、故事化,使其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例如,多媒体课件《森林选美会》展示了森林里的飞禽走兽参加选美的故事。熟悉的动物形象瞬间吸引住了幼儿。他们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这场“选美大会”当中,争先恐后地发表想法,表达自己心里认为最美丽的动物,有的甚至互相争论,其教学效果,绝不是几张教学图片能相比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激发幼儿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参与到语言活动当中,整体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五)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幼儿的美好情感。

在语言活动中,欣赏优美的散文诗及儿歌也是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对这些语言文字的理解、欣赏、朗诵,能激发幼儿的美好情感及对语言美的感悟能力。利用多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再现和创设教学活动所需的情境,使幼儿如身临其境,能更好的激发他们内心的美好情感。如儿歌《虹》,首先,画外音是哗啦啦的下雨声,接着是配乐朗诵《虹》,同时相应的动画画面也逐渐呈现在荧屏上:雨过天晴,太阳公公出来笑眯眯,天边渐渐出现一道彩虹,红橙黄绿青蓝紫依次出现,构成一幅美丽梦幻的画面。孩子们都发出“哇哇”的惊叹声,自然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甜美的画面深深地留在了幼儿的脑海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通过多媒体的操作,他们很快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当我提问雨停了,谁出来了时,孩子们立马回答:太阳公公,彩虹。接着我又问:彩虹有哪几种颜色?同时,将画面重新播放,孩子们逐一说出彩虹的颜色。当我完整地播放时,他们已经能跟着念出整首儿歌了。多媒体课件将诗歌意境、内容和语言整合在一起,使幼儿在美的感染下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记忆,又在学习、记忆的过程中,用语言、动作去表现自己对诗歌美好意境、美好情感的感受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我们应继续开展幼儿园多媒体教学,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全面发展。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会被更好地运用。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7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黄荣怀 信息技术与教育[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p98 2006

[3]毕伟民:《多媒体技术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

[4]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编:朱海林  北京:科学出版20098月第一版

 

 
版权所有:新时代学前教育网 Copyright ©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034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