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期刊
   └   期刊
   └   著作
   └   讲解
   └   论文名单
最新热点  
 ·  陪孩子做这24件小事
 ·  三所小学寒假劳动清单,跟孩子一起看...
 ·  寒假正是读书时,3个亲子阅读故事一...
 ·  2023年度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关键词揭晓...
 ·  践行爱国主义、传承红色基因
 ·  教育部关于印发 《幼儿园督导评估办...
 ·  幼儿园春季学期​各类计划合集...
论文名单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期刊 -> 论文名单      
【一等奖】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首先,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家长是孩子不可选择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开端。有的家长爱学习家庭教育的新理念,又能起到表率作用,他们的家庭教育方法又得当,所以他们的孩子培养得很优秀。但是目前也有不少的年轻家长他们的教育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多,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其次,幼儿园是孩子受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孩子成长的主要阵地。幼儿园的教育在教育大纲的指导下,不管在教育理念上,在教学内容上,在教育方法上都有国家的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这些方面是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如果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密切结合,形成合力,就一定会使我们的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

    曾经读到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对我有许多的触动:在澳大利亚的荒凉的沙漠地带,垦荒人曼联带着一家老小来到这里进行农业开发和生活。他们勤劳的一家开垦荒漠,开凿水井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在他们劳动的过程中许多的当地小动物都来与他们为伴。小动物们每天吃着曼联家种植的免费农作物、喝着清澈的井水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幸福生活。但是,当越来越多的动物都已这里为家时,曼联一家的农作物所剩已无几。结果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曼联曼联一家只得离开。当半年曼联后再次来到这里的时候,他惊呆了:这里到处都是小动物的尸体 。原来曼联一家的到来打破了沙漠地区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规律,小动物们亿万年来所形成的耐饥渴耐干旱的本领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有现成的食物和饮水的悠闲生活。结果当这些资源突然消失得时候小动物们没有生存的本领只能坐以待毙。看完这个故事我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首先联想到的是我们家庭中一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以及一些的家长的"只要孩子学习好别的都不用做”的偏激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

    其实孩子的生存能力是从一日生活的点滴小事开始入手和培养的.教师要尊重孩子日益增长的需要,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会自理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幼儿教师在幼儿一日的教育教学生活当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可以影响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都能够得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与熏陶。同时还可以提高孩子的信心,让他们感知所有人的劳动都是辛苦的,劳动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一、父母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随机支持鼓励孩子自理的要求。

     幼儿期的孩子奇心、好问、好模仿。他们对于自己没接触过的事、没做过的事都想当成游戏尝试一下。当孩子们有这种美好的需求时成人应该积极的响应并给于支持和鼓励。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朋友也是如此,每当孩子看到妈妈在洗脸、梳头发可能会说:"妈妈,我梳我的头发,我自己来洗脸。”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高兴的尝试一下。虽然他们做得不好,会给我们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是这是一个来能够好的开始,家长一定要支持您的孩子的良好愿望。

    二、父母和教师要激发孩子生活自理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们成功的开始。教师应利用一热生活中的各个教育教学环节,采取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还可以通过一些小竞赛来激发孩子的合理竞争力:穿衣比赛、系鞋带比赛、手术包比赛……在比赛中孩子们还可以互相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形成了对幼儿潜移默化的教育。父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要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循序渐进的进行。

    三、要交给孩子一些生活自理的技能。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潜移默化的、循序渐进地教给孩子一些生活自理能力:如在幼儿饮水时可以鼓励他们自己接水,不把水撒到身上和地上;幼儿户外活动时鼓励他们自己穿脱衣服;孩子独立进餐并把掉的饭粒捡干净;午睡时安静独立入睡不影响他人......这些看似成人眼中的小事,孩子们做起来确是"非常了不起的大事”做好这些事,会促进幼儿幼儿许多能力和品质的提高。

    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逐步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

    在幼儿园中,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都有不尽相同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因此教育不能超越孩子的能力的承受范围。教师要求孩子完成的任务也应该是适宜的和有效的。幼儿的教育有一个"最近发展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因此教师安排给幼儿的自理活动也应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并且让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提要到成功,使他们产生共鸣:不仅是学习知识方面是重要的,会自我服务同样也很重要。

   五、我们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持之以恒 。

    任何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孩子的教育更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巨大而艰巨的工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因此,作为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把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当成一件任务和事业去完成、去实现。并且家庭成员之间也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对孩子的要求要有高度的一致性才能顺利完成这项"事业”。

    六、家园要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良好自理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家园的密切协作与配合。教师要利用各种时机如:早接待、晚离园、家长会、开放日以及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沟通平台如微信、短信等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与配合。这样更容易形成教育合力,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

    当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原因分析:

    首先、目前家庭中的孩子许多都是独生子。双方老人以及家长的溺爱是孩子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服务、更不会具有自我服务的意识。他们认为:家长喂我吃饭、给我穿衣、围着我转都是应该的。只要我不高兴了就可以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家长照样全部答应。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讲道理、不会自理、学习能力差”等等比来能够的心理和能力特征。

    其次、认为孩子小、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往往因为幼儿年龄小儿而剥夺了了他们进行尝试和探索的机会。殊不知;孩子们也是在学习、在提高自己。还有些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学会做事了。更殊不知:这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想法和做法。不作为本身就是一种倒退和落伍,这一道理放在幼儿身上同样深刻。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会觉得自己任何事都学要成人帮忙,任何事自己都做不好,比不上其他的孩子,从而产生消极与悲观的不良心理。

    再次、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由于幼儿期的孩子各种生理器官还都处于生长和发育的阶段,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事情他们做不好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家长一定要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于鼓励和表扬。这样,在一些看似孩子完成的小事当中不知不觉地就培养了孩子的许多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教师要利用和创设各种机会使家长更新教育理念,使家园形成教育合力。孩子有了自理能力就会形成良好的独立性,有了独立性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与学习习惯,他们会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坚强、将来能够更快的适应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二者相互协调、紧密配合,保持基本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搭建一座彩虹之桥。

 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版权所有:新时代学前教育网 Copyright ©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034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