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教育不足。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我国很多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大部分儿童都是由爷奶照看的留守儿童,隔代监护型,父母教育严重缺失。农村父母和爷奶文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对幼儿的教育问题关心较少,缺少幼儿学前教育意识,没有正确教育幼儿的方式方法。缺少对幼儿在家庭方面的教育和引导,缺少对幼儿的关爱,使得幼儿在身心成长方面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们,教师需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关注留守幼儿的心理情绪变化,尽量弥补家庭关爱的不足。
2、农村幼儿教师师资力量薄弱,队伍流动性。
在农村中,很多幼儿教师都是由中小学抽调而来的,部分是由幼儿园自主招聘,极少的教师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这些幼师不仅缺乏相关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也较低,“保姆式”的看管和“小学化”的教育倾向都非常严重,以识字、写字、算数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忽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格培养、情感交流、交往沟通等方面的培养,特别是智力开发、心理辅导等有助于留守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的知识存在严重的欠缺,导致很多留守幼儿身心发展不健康,教学形式单一和认知过程严重破坏,让幼儿过早地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烦,这样会直接影响了幼儿未来的发展。农村幼儿教育需要长足健康的发展,教师的素质和队伍的稳定都是关键。但由于幼儿园自身经费不足,所聘请的教师学历水平不高,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职业培训,并且流动性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流动性强、缺乏稳定性也是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一大困境,很多幼儿师范毕业生往往把在农村执教当成踏板,只要机会成熟便会千方百计地往城市发展,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提升。
3、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较差。
农村幼儿教育由于没有专门的经费投入,导致经费投入不足、没有专业的幼儿教师管理队伍,导致管理不善、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条件相对于城市幼儿园来说存在很大差距,这不仅体现在教育基础设施方面,还体现在幼儿保育、教育、安全、管理等方面。首先,在硬件设施方面。各个乡镇幼儿园都是用一些中学和小学淘汰下来的设备。其他幼儿园的办园条件跟中心幼儿园比起来更差,大多数农村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的物质基础条件十分简陋。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幼儿园无法增设新的教学用具和设备,连最基本的教具和玩具都非常缺乏,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幼儿园办园标准。其次,在幼儿保育方面,食品安全和校车安全方面仍存在较大隐患。在饮食上,农村幼儿园一般也会安排幼儿的午餐,但是很少有专职的营养师对幼儿食谱进行合理安排,一些民办幼儿园更是为了使利益最大化,往往会购买一些廉价低劣食品。在校车安全方面,由于农村地区人口较分散,很多幼儿园会派校车接送幼儿,但是,由于资金缺乏、安全意识不强、对农村地区车辆检查不严等多方面的原因,车辆超载、超速、质量无保障等问题依然存在,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总而言之,当前农村留守幼儿教育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国家和社会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看重了。除了注重家庭教育,完善学校教育外,提高幼师的专业素质,政府也应该从教育政策方面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