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期刊
   └   期刊
   └   著作
   └   讲解
   └   论文名单
最新热点  
 ·  陪孩子做这24件小事
 ·  三所小学寒假劳动清单,跟孩子一起看...
 ·  寒假正是读书时,3个亲子阅读故事一...
 ·  2023年度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关键词揭晓...
 ·  践行爱国主义、传承红色基因
 ·  教育部关于印发 《幼儿园督导评估办...
 ·  幼儿园春季学期​各类计划合集...
论文名单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期刊 -> 论文名单      
【一等奖】试论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人们生活中,而制定规矩、规则以及让人遵守“规矩”,都需要对其进行管理。班级是幼儿园的基本单位,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就是通过班级来进行管理的。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涉及到幼儿园日常生活的每位参与者,包括幼师、幼儿以及幼儿家长。我们每一个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成员都应该积极的参与进来,并根据日常工作的实际情况,做出必要的调整与改进,为幼儿健康快乐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

 

一、用心浇灌,用爱管理

 

“教师”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工作之一,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阶梯。人们常常把教师比喻成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然而“教师”中的“幼师”比一般的教师更加辛苦,也更需要爱心。因为幼师面对的是一个“懵懂无识”,初次涉及家庭外生活的一个幼童。作为幼师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要有“爱”,要对幼儿付出自己的爱,不爱孩子的人是不能成为一个幼师的。“爱”,是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爱”,它陪伴着幼儿成长的每一步以及每一个阶段。所以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爱孩子,爱班级内的每一个幼儿,关心照顾每一个孩子。真的照顾和“管理”班级内的每一个幼儿。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每一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成人画上了什么,他就呈现出来什么”。生活在“专制型”家庭的孩子,性格更容易形成顺从、懦弱、缺乏自信或者孤独。生活在“溺爱型”家庭的孩子常常表现为任性、骄傲、情绪不稳定等表现。生活在“过度保护型”家庭的孩子会有独立性差、脆弱、依赖性强、社会适应能力差的表现。生活在“民主型”家庭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具有健全的人格、有很好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社会适应能力较好。幼师在教育幼儿时应当考虑到幼儿的家庭教养环境。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幼儿又成长在不同的家庭教养环境。所以,教师在教育幼儿时,应当因人而异,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

我们班的某个小朋友家庭教养就是属于过度保护型,家里是典型的4+2+1的家庭,父母中年得子,平时工作忙,很少接送孩子,孩子一般跟着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这个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比同龄的孩子差很多,经常在和别的小朋友做同样一件事情的时候表现的不自信、依赖他人,刚来幼儿园的时候也比其他孩子适应的慢很多。在经过孩子入园前期和家长的深入沟通后,我了解到孩子在家里成长环境。幼儿在家里一个动作,或者一个表情,老人就知道孩子想什么,要做什么。突然来到幼儿园这个大的环境之后,孩子的焦虑是可想而知,他慢慢的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和任何人交流,变得孤僻易怒。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的地方,不但要在生活上给幼儿无微不至的照顾,更要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我在平时生活中,注意保和教的相辅相成,在班级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其他小朋友做一些事情。在一些孩子比较擅长和表现出色的地方经常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的自信。给他制造很多表达自己看法和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慢慢的他不在害怕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讲话,不在排斥和老师小朋友交流,很多时候会主动提问题。以前的那个不自信、依赖他人、自理能力很差的孩子,在经过了和老师小朋友3个月时间的相处,变成了开朗、乐观、善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自理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如果当初对其缺乏足够的耐心,对其缺乏爱护和关注,长期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们对待幼儿要“用心浇灌,用爱管理”让其在班级能健康快乐的生活和学习。

 

二、老师“放手”,孩子才能“成长”

 

在很多的家庭,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年龄太小,不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所有和孩子有关的事情,家长都会帮孩子安排的妥妥帖帖,不需要孩子去做,去尝试。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带孩子,真是“含到嘴里怕化了,捧到手里怕摔了”,孩子都变成了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见不得孩子有一丁点儿的委屈,不敢让孩子离开自己超过1米范围,生怕孩子磕着碰着。一份关于中国青少年的《体质调研》报告显示:近30年来,中国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有明显下降趋势。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趋势,日本学者小泉英明等脑科学家研究认为,儿童早期的“运动刺激缺乏”和随后的“运动刺激不当”是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重要的生理原因。研究表明,如果青少年在婴幼儿期间缺乏运动刺激或是刺激不当,就将导致大脑因刺激不够,相应的神经系统机能得不到自然成长,以此为基础的人的生长发育及其表现出来的体质健康也随之遭受影响。

我们班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优越,很多生长在过度保护型的家庭里,自理能力普遍较弱。在孩子已经很好地适应了幼儿园环境后,班级老师逐步开始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比如鼓励孩子们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像鞋子、袜子、裤子都是孩子们可以自己做到的,老师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做。美术活动中老师会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画、剪、贴、撕等等。健康活动中充分并且巧妙地把运动当中所涉及到的走、跑、跳、扔、攀爬、投掷、翻滚等融入到日常活动和运动游戏当中,并且设定让幼儿能够“跳一跳,够得着”的小目标。充分发挥孩子的运动需求,而不是为了不让孩子受伤,对孩子的一切运动需求说“不”。当然,家庭是孩子最好的也是最直接影响孩子成长发育的环境,在家庭教养环节,家长更要学会放手,让孩子释放本该属于他的天性。老师可以告诉孩子避免危险的方法,但不应该用保护的糖衣“温水煮青蛙”式的扼杀孩子探索世界的天性。

 

三、做好“家”与“园”的通话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这两大场所,做好家庭与幼儿园双方的沟通,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不但是班级老师的事情,做好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幼儿家长积极的参与进来。现在的幼儿大都生活在娇生惯养的环境中,没有“家”与“园”的紧密连接和沟通,班级的管理工作很难顺利的展开。为了确保班级工作的有效进行,我们通过校讯通以及微信家长群等平台,每天都会及时和家长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点滴,还经常做一些温馨的提示。我们老师和家长多交流孩子在幼儿园和家里的表现,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及时调整一些不好的状态。

在和家长的日常的沟通中,总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孩子在幼儿园很乖,很友好,愿意和小伙伴分享玩具,自理能力也不错。可是,在家非常任性,自己要的东西马上就要得到,有了好吃、好玩儿的东西从不和别人分享,吃饭必须大人喂等等一些和在幼儿园完全不一样的表现。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这样才能及时纠正孩子的一些不太好的习惯,从而做到家园教育的同步和一致性,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的全面发展。做好“家”与“园”的沟通,也能使得家长切实参与班级的管理,多提一些宝贵的意见,促使我们班级管理的更好。

另外,让“家”与“园”经常的对话,还可以加强家长对幼儿园以及幼师的信任。让家长参与管理,班级的日常活动对家长开放,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平时生活学习的环境,让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放心,这样家长对幼儿园才能更安心,更加信任。因受些无良幼儿老师的影响,关于幼儿的一切问题都会被无限的放大,都非常敏感。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幼儿园平时的工作中,难免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这时就总会有那么一小部分居心不良人,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鼓动不明情况的家长,做出不好的事情。但如果我们平时都做好了“家”与“园”的通话,让家长参与了班级的活动,家长了解我们幼师的为人,清楚幼儿园平时的规章制度,增强了家长对幼儿园以及幼师的信任,就能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维护幼儿园的形象,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所以做好“家”与“园”的通话应该放在班级工作的重要位置。

 

幼儿园班级管理无小事,关于孩子的事都是特别重要的。世上没有完美的事,但在幼儿班级管理上,我们要追求极致,就算不是完美,也应该是无缺。只要我们幼师怀着一颗对幼儿的爱心,一颗对幼教事业的责任心,不断在班级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努力改进。班级的孩子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全面的、快乐、健康的成长。切记“虚担师名,误人子弟”。

 

 

 

 

 

参考文献

 

[1] 唐淑、虞永平:《幼儿园班级管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美)华纳林奇:《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150[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 孙桂荣:《浅谈幼儿班级管理的班主任工作》[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4)。

[4] 牟映雪:《新中国幼儿教育变革与发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5] 封莉蓉、周卫:《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版权所有:新时代学前教育网 Copyright ©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034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