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在现代幼儿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备受关注,许多幼教专家以及学者对于幼儿舞蹈教学都给予高度的重视。舞蹈在其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许多幼儿教育机构都将舞蹈教学放在了幼儿教育的首位,它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身心方面,形体的塑造方面,性格的培养方面,都会受益终身。《指南》中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有明确的要求,对于幼儿的身心状况、动作发展和生活习惯与能力都提出了一些教育建议。动作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需要动作的充分表现。在幼儿舞蹈中,舞蹈动作是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年龄特点进行舞蹈动作编排,而把游戏元素融入于幼儿舞蹈,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情绪的安定愉快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幼儿平衡能力,动作协调方面,身体各部分的灵活运动方面也起到了训练作用,也充分符合《指南》精神。近年来,游戏性的舞蹈教学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广泛兴起。
一、游戏性幼儿舞蹈教学的意义
1、能够使幼儿对舞蹈产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所在,只有主观对事物产生兴趣,才会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幼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直接会影响幼儿的学舞效果。对于幼儿而言,感兴趣的东西能够吸引他的注意力,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兴趣一旦产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就会容易和方便很多。游戏性的舞蹈教学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手把手教授模式,避免幼儿因感到枯燥、乏味而丧失学习兴趣。游戏性的舞蹈教学在游戏之余,能够增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达到教师开心教学的目的。
2、能够增强幼儿对舞蹈动作的记忆
幼儿对事物的记忆总是直观和形象的,对于有感情色彩,能够自己直接掌握的事情总是会记得很牢固。在幼儿的舞蹈教学中,设定特定的表演场景,能够加强幼儿的记忆能力,同时游戏性的舞蹈教学,对于幼儿自身舞蹈情感的启发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牢记的同时还能够更加富有感情的表达出来。在教幼儿快慢步转换的动作时,就可以将上上坡作为快步教学,下下坡作为漫步教学,结合适当的音乐,在教师不断上上坡、下下坡的游戏中,体会到什么是快步,什么是慢步。从而使幼儿更好的记住快慢步的动作。
3、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舞蹈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许多的舞蹈动作都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以创造产生的。游戏性的舞蹈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潜力,对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游戏性教学能够让幼儿在自己的想象空间里不断发挥,从而开启自己的创作能力。教师可以与幼儿玩扮演小动物的游戏,在游戏中教师首先要设定好场景,并且将自己与幼儿分别扮演成小动物,刚开始要进行动作上的引导,比如说小兔子是怎么蹦的啊,小猴子是怎么跑的啊,在幼儿慢慢地模仿后,开始鼓励幼儿自己进行想象,对于其他的东西进行动作展示。将游戏添加到舞蹈的教学中,能够使幼儿发散思维,根据自己的想象,将动作表现出来,使其在舞蹈中更好的进行动作展示。[2]
4、能够增加幼儿的注意力
由于年龄较小,许多幼儿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的集中到某一事物上,并且集中的时间不够长。游戏性的舞蹈教学,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游戏中将注意力完全的集中,并且在游戏中对舞蹈动作进行深刻的记忆。
二、游戏性幼儿舞蹈教学的实施
1、音乐选择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即使舞蹈跳的在优美,动作在到位,也会觉得缺少美感。幼儿舞蹈对于音乐的要求没有很多的限制,对于一些旋律简单,节奏鲜明,生动、形象并且有一定故事性的音乐,都能够为舞蹈教学所用。这种音乐能够使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结合情景发挥想象,进行舞蹈动作的表演。例如《别看我是一只羊》这首歌,旋律简单,通俗易懂,并且是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主题曲,幼儿都会观看动画片,因此对于这首歌的旋律一定很熟悉。在舞蹈教学中,老师就可以让幼儿联想动画片中喜羊羊、懒羊羊等形象特征,进行角色的演绎,达到舞蹈教学的目的。
2、动作编排
幼儿的思维比较简单直观,在舞蹈教学中,要将生活中的动作夸张化,趣味化,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在编排舞蹈中,应该多编一些简单,便于接受的动作,采用一些平时幼儿在游戏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动作,使幼儿在游戏中加深对舞蹈动作的印象,从而完成舞蹈教学。例如在编排《动感早晨》这首歌时,就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将早晨公园爷爷奶奶的晨练动作运用到歌曲的舞蹈教学中,幼儿对于晨练景象有一定的感知,因此会对晨练中的动作比较敏感,其次在上幼儿园的途中看到早上不同的现象,都可以融入到教学中,例如奔跑、骑车、小鸟在天上飞的动作等。
3、对基本功动作的教学
(1)踢腿
在基本动作踢腿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就是机械的让幼儿一遍一遍的进行练习,这样不仅会使幼儿对此产生厌烦,还会使教学的气氛压抑,影响幼儿情绪。在游戏性的舞蹈教学中,可以将跳皮筋融入其中,并伴有竞争的性质,看谁跳的高,踢的高,这样就会激发幼儿的练习热情和兴趣,使教学更加的轻松欢乐,从而达到拉开幼儿腿部筋的效果。
(2)压腿组合
压腿分为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踢腿和搬腿,这一系列动作的完成非常辛苦,因此在选择背景音乐时候要选择一些比较活泼的音乐,带动孩子们的练习热情。在进行压腿练习中,可以将孩子们进行分组,在正压腿和后压腿的练习中让孩子们的脚集中一点,组成花瓣,使孩子们产生兴趣,游戏性的教学既达到了练习的效果,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4、舞蹈教学内容要具有游戏性
(1)舞蹈教学的活动要多变。
游戏性的舞蹈教学,要求每个舞蹈教学中,都要有针对音乐素质和音乐能力培养的小游戏的应用,通过游戏,引领孩子们在固定的情景中进行舞蹈学习。在《擦玻璃》的舞蹈教学中,要让孩子们回家擦一次玻璃进行体验,并且将擦玻璃的过程,动作表演给老师看,教师就可以将孩子们的动作进行整和编排成舞蹈,教给同学们,这样既方便孩子们的记忆,也能够使孩子们联系生活中的场景,更好的学习动作。在《森林音乐会》的舞蹈教学中,老师可以事先让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在老师的带领下,制作动物头像,将头像做好后,戴在头上,进行舞蹈动作的学习,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想象动物的动作,融入到舞蹈中,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使舞蹈更加的形象、生动。
(2)舞蹈教学活动内容要有趣味
在游戏性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内容设定固定的场景,进行故事讲解,然后让小朋友们进行表演,并且在表演中要融入自己的舞蹈动作。例如在《数鸭子》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绘声绘色的描述鸭子游过大桥下的情形,鸭子是怎么排列的,站在大桥上的感觉是怎样的,站在大桥上往下看鸭子是怎样的动作等一系列情景再现,使孩子们融入到数鸭子的情景当中,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舞蹈的学习。[3]
5、舞蹈教学方法具有游戏性
(1)在游戏中进行舞蹈学习
幼儿具有好奇多动的年龄特征,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要利用幼儿的年龄特征,让其在游戏中学习舞蹈动作。例如在猎人打猎的游戏中,猎人需要拿枪将猎物打倒,事先猎人会有握枪、卧倒或者跪地的动作准备,猎物在中枪之后是不能够站起或者挪动的,在游戏中要培养幼儿的角色判定能力,对于自己扮演的角色要有明确的认识,该动则动,该静则静,从而使幼儿明白表演中的一些规定。因此可以将一些舞蹈动作穿插进角色的表演,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动作的要领,并且进行牢记。[3]
(2)对于教师的动作示范也要灵活多变
幼儿对于事物的感受都是比较直接和直观的,因此教师的动作示范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游戏性的舞蹈教学中,教师也不可以对自己的动作进行简化或者是不到位的演示。同时还要适时的引导学生们通过这个动作能想到什么,或者是在这个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改变,我们还能怎样做,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对于双臂上下滑动这个动作的教学,我们就可以引导幼儿飞机的“翅膀”是怎样的?飞机拐弯了,它的哪个机翼向下哪个机翼向上?然后与孩子们一起进行飞机拐弯的游戏,在游戏中使幼儿掌握双臂上下混动的动作。
游戏与舞蹈的结合的舞蹈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幼儿舞蹈教学模式,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到最大水平,在娱乐中,使幼儿掌握了舞蹈动作,既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气氛压抑、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又实现了幼儿在活跃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的教学效果,对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也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品德性格的形成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幼儿教师的教学中,也不能单单的引入这个教学观念,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创新,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真正实现游戏性舞蹈教学。
参考文献:
[1] 高伊依.浅谈舞蹈教育与幼儿素质培养[J].才智.2011,5(02):49-50
[2] 喻力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 2012,4(09):22-23
[3] 苏巧红.幼儿舞蹈教学谈[J].陕西教育(教学版). 2211,4(11):1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