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绪 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环境创设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那么,经济相对城市幼儿园较为薄弱的农村幼儿园应如何创设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呢?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话“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陈鹤琴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得到充分的体现。”每个地域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文化积淀的不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这些乡土资源,融入农村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能让孩子的天性在自然中流露,在自然中和谐地、由内而外地成长。
二、 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现状
(一)关于乡土资源的概念研究。
对于“乡土”一词的定义,德国奥土(BeetholdOtto)教授认为“凡儿童的兴味所到的地方,对于儿童一概是乡土。”而在我国研究者大部分认为乡土资源主要是指学校所在的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具体来说是指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其中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各种田野资源、动植物资源等;人文资源则指包括民间游戏、歌谣、手工艺品、节日、风俗等。而农村幼儿园的乡土资源相比于城市幼儿园有着更为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
(二)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研究。
目前,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也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其中关于乡土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居多,已有研究主要有幼儿园园本特色课程资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幼儿园课程资源、某个学科课程资源以及本土课程开发与利用方面的研究。但关于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甚少,更多的只体现乡土资源在区域材料投放方面的研究,对于整个环境创设利用方面的研究只有几篇而已,且地域性较为狭小,辐射面不广。
笔者认为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农村幼儿提供丰富、开放、天然、有趣的活动场所,也让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的财富,打造园本文化特色环境。为此,笔者以环境创设为切入点调查农村幼儿园在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三、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随着特色化园本课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上开始对乡土资源进行了开发利用,如布置乡土化的主题环境、创设农村特色的室内环境、利用乡土化的材料、布置区域环境等等。然而,在这些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也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一)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对乡土资源的认识过于狭隘。
教师对乡土教育资源认识不足,甚至于漠视周围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味学习城市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没有认真去开发与探索当地的乡土资源特色,将其化为园本资源。
(二)片面利用自然资源,缺乏文化资源的开发。
未能把握住本土教育资源的精髓,环境创设上没能突出乡土特色。对乡土资源的了解主要集中在自然环境、自然材料上,而对特色鲜明的民俗风情、地方文化、民间艺术等开发利用不足,难以凸显本土特色。
(三)乡土环境的创设缺乏整体性。
主要表现在相关的乡土环境创设内容都比较简单、零散,缺乏整体布局意识,呈现出不平衡、不系统的现象。例如:环境创设时,只注重乡土资源的物质条件方面的提供,而忽视乡土教育过程中对环境利用的需要进行创设,缺乏系统性。这样的片面化也极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单项资源使用单一,材料选择种类繁多。
在环境创设时许多教师未能深入探索乡土资源的使用方法,造成单项资源用法单一,为了满足整个环境创设的需求只能选取多种类的材料进行搭配,为此易造成材料繁杂的现象。
(五)乡土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忽略了资源与幼儿的互动性。
忽略幼儿的介入,同时未能从幼儿兴趣和经验出发,淡化了幼儿的需要,很少让幼儿参与,只是让幼儿充当教师布置环境的观赏者。教师容易把精力放在"我想怎样布置,我想怎样创设"上,而未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上。也有幼儿园为了应付检查,投放了很多乡土教育资源,但不让幼儿有效利用,生怕幼儿损坏,所提供的资源仅供参观检查,使辛苦开发出来的乡土资源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四、策略研究
(一)合理开发乡土资源
那么,农村幼儿园应该如何开发乡土资源,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创设让孩子喜欢的、有创意的具有乡土化特色的环境呢?笔者认为在对乡土资源的开发上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要求以相对确定的活动领域为参照系,打破幼儿园的围墙,沟通社区和民间文化,建立幼儿-教师-学者的联动机制,使得乡土教育资源开发更加切合实际。
(1)参与的开放性
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除了教师和幼儿参与外,还应该包括家长、当地社区及学者等社会人士。在环境创设上,参与开发主体的开放性,有利于集思广益,创设出优质有效的教育环境氛围。例如,对方言的开发利用上,幼儿园教师可先调查幼儿对方言的掌握情况,如发现已有相当一部分幼儿掌握情况欠佳,这无疑是这一地方瑰宝的逐渐流失,应引起各方的重视。对此,教师应做好家长工作,鼓励幼儿说好本土方言。同时,这一工作也应得到当地社区和相关社会人士的支持和参与。在环境布置上,幼儿园可设立“方言一角”,邀请家长以及学者与幼儿一起共同探讨布置,才能在环境创设中对方言这一乡土资源有着广度和深度上的开发。
(2)空间的开放性
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不能只停留在书面和课堂上的探讨,要注重让幼儿参与到实践中,走出活动室,到广阔的山川自然和社会生活当中。对于当地的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就应该让幼儿置身其中,先让他们独自观察探索,获得相应的经验,再讨论并加以引导,围绕这些已熟悉的事物开展活动,以提升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更能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在环境创设中,也要注重幼儿对乡土资源的情感,并将幼儿在户外中收集的乡土资源展现出来。
2.特色性原则
每个地域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底蕴都会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乡土教育资源,在对其开发利用上,应着重体现各自的地方特色。具体来说,包含三个层次,即原色、原点、原味。原色是指该地区群众共有的精神观念,是一种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价值理念;文化原点相当于文化的源泉,一旦形成便难以更改;原味,每一个地域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品位,而品位由品味出,决定地域文化品味的是一个地方群众心灵的选择,也是经历过历史的浪淘之后沉淀下来的独特元素。
这一特色性原则在环境创设上尤其重要,可以说,一所幼儿园的文化积淀直接体现在环境创设中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因而,环境创设上,应着重突出本土的特色资源。
3.经验性原则
关于经验,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改造”、“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由此可见,经验在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家乡的土特产往往有很多感触,特别是地方特色小吃,另外幼儿所熟悉的周边环境和旅游区,我们应该围绕这些幼儿熟悉的事物开展环境创设,将幼儿已有经验渗透其中,并提升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得丰富的社会情感体验。这样,同时也加强了幼儿园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教育生活化。
4.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指导老师。在乡土资源的开发上要遵循幼儿的兴趣,尽量以幼儿关注的和喜欢的来开展教育活动.创设环境。同时,兴趣性原则还体现在乡土资源开发上应该有多种切入点(一是不同资源不同的切入点;一是不同资源相同的切入点),以多种形式激励幼儿对乡土资源的兴趣,环境创设上多角度展现乡土资源的魅力诱发不同幼儿的兴趣,实现教育价值。
(二)有效利用乡土资源
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挖掘开发后,在环境创设中如何得到有效的利用呢?
1.在整体环境创设中突出乡土资源的整体性功能。
在利用乡土资源前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至关重要,通过规划选定资源类型、思索资源用途,然后着手开展与布置,突出主线,体现乡土资源的整体性功能。如山里幼儿园竹子资源丰富的,就可以将竹子作为环境布置的主材料,布置自然角、主题墙、区域标志、作品展示区等,将其化为环境创设中的主要元素。
2.在园本环境创设中发挥乡土资源的多样性功能。
农村自然资源具有低结构、多功能、多层次的特点,“一物多用”,一种乡土资源开发利用出多种教育用途。如:农村常见的鹅卵石可根据园本课程的需要用来分类、粘贴、计数、拓印等。幼儿用鹅卵石做出的作品粘贴在主题墙或摆放在活动室内,创设出有特色的园本环境,供幼儿观赏的同时促进孩子个性发展。许多材料使用后,还可继续发挥它的价值,把它们装饰在窗台等地方,真正做到低成本,高效能。
3.在主题环境创设中发挥乡土资源与幼儿的互动性功能。
主题环境是教学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的发展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因而,在环境创设中,我们应把创设环境的细节与主题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让环境真正为主题教学所用。如:在开展《我的家乡》主题活动时,可将家乡有名的特产拍成照片粘贴在走廊内,让幼儿产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利用家乡中特有的乡土资源设计布置主题墙面。这样既满足了幼儿自己探索事物的好奇心和欲望,又使主题活动体现了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功能。
4.巧融民俗特征发挥乡土资源的文化性功能。
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以民俗文化为载体,巧妙利用幼儿园的各种物质条件与活动形式,创设以民俗文化为内容的环境,增进幼儿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如:元宵节组织幼儿用废旧的纸盒制作颜色鲜艳的灯笼,用废旧的彩纸剪成各种剪纸,粘贴在活动室内;端午节时可组织孩子缠五彩粽子悬挂在活动室内。这样的民俗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了孩子,同时也增进了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
5.结合季节特征发挥乡土资源的变化性功能。
农村中的许多乡土资源都与季节更替息息相关,因此,在环境创设上要充分利用季节性资源布置成相应的季节环境。比如春天,可在走廊上布置迎春花、桃花等;夏天可让幼儿到田间捕捉各种昆虫养在自然角以便观察;秋天将各种各种丰收的农作物挂在活动室内,增添农家特色;冬天引导幼儿观察气候和草木的变化以及动物的过冬方式,并体现在环境创设上。
四、结 论
环境创设是重要的。农村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要发挥农村的优势,立足农村、面向大自然,细心挖掘、合理开发、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创设一个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优美环境,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玉峰,高美婵.挖掘农村乡土资源,优化幼儿素质教育[J].今日科苑.2007(10)
[2]黄浩森.乡土课程资源的界定及其开发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09.(1)
[3]王春燕.对当前幼儿园整合课程的思考[J].早期教育.20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