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期刊
   └   期刊
   └   著作
   └   讲解
   └   论文名单
最新热点  
 ·  陪孩子做这24件小事
 ·  三所小学寒假劳动清单,跟孩子一起看...
 ·  寒假正是读书时,3个亲子阅读故事一...
 ·  2023年度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关键词揭晓...
 ·  践行爱国主义、传承红色基因
 ·  教育部关于印发 《幼儿园督导评估办...
 ·  幼儿园春季学期​各类计划合集...
论文名单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期刊 -> 论文名单      
【三等奖】新歌导入与新授的尝试

新《 纲要》在艺术领域的内容和要求上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的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我们过去的音乐教育在“教”与“学”的过程,过于强调教师的“教”。而幼儿的体验,探索的机会太少,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和幼儿是两个不同的主体,在教师教和幼儿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两者的中介。通过对新的教育理念的不断学习,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结合幼儿歌唱活动的特点,将重点放在新歌的导入与新授上,取得较好的效果。以下是几点方法:

一、动作导入方法

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坚持性和忍耐性差,以有趣的动作导入,容易吸引幼儿注意力,如歌曲《煎合包蛋》师先做一套动作(打蛋——放油——煎蛋——入盘),先请幼儿猜,再边念歌词边做相应的动作,幼儿既掌握了歌词内容也对新歌感兴趣。同时也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幼儿情感也得熏陶。在已有动作经验的基础上轻易的进行了动作迁移,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二、歌词创编导入

引导幼儿进行创编,既能满足幼儿的新鲜感又便于使幼儿的想像力得到发挥,如歌曲《卖花》卖什么花?(红花黄花)到哪里去卖(菜场)谁来卖?(阿姨、姐姐……)幼儿开始会觉得有点困难,生活经验不丰富,思维没有逻辑性,但已有自我意思的萌芽,正在尝试独立自主,教师接着逐渐提升难度,引导幼儿进行大胆尝试,幼儿处于适宜的唤醒状态,随着鼓励与不断拓展,教师根据幼儿创编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配简单的旋律。歌词创编就完成了,幼儿的兴趣浓厚,津津乐道地唱着创编后的歌词。情绪高涨,体会到创编的乐趣,引导幼儿思维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天地拓展。

三、情境表现导入

在歌唱活动前应用情境表现导入,有助于幼儿较快的掌握歌曲长、难的问题。如歌曲《理发店》我这样导入,先请幼儿表演怎样理发?再模仿理发时的声音。(咔嚓)在教师层层引导下,培养幼儿自信心,启迪幼儿智慧,接着在学唱新歌,幼儿既保持对这个表演活动的兴趣又为幼儿在下一步歌曲学习中提供一些自己探索,研究的经验。

四、故事讲述导入

恰当的加入故事导入、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地、形象地理解作品的情节、内容、风格及艺术背景。这种方法一般在篇幅较长、形象突出、人物单一的作品中使用,如歌曲《迷路的小花鸭》幼儿在教师讲述故事过程中(有一只迷路的小花鸭,哭着喊妈妈……)就记住了歌的内容,从而就较轻松的学会了新歌。

五、歌词朗诵方法

新《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再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通过朗诵,不仅提供幼儿学习语言,获得词汇,还调动了幼儿情绪,情感的体验。歌词朗诵起来有韵律感、节奏感、易学易记、朗朗上口,又富于幼儿记忆。如歌曲《蝈蝈与蛐蛐》学新歌之前先教会幼儿朗诵歌词内容再学歌唱。以便幼儿更快地合上乐曲节奏演唱。教师从旁进行语气和表情方面的指导,幼儿轻松的掌握歌曲。

六、游戏导入方法

《幼儿园规程》中强调指出“幼儿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游戏是激发幼儿对音乐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孩子喜欢游戏的特点,从幼儿兴趣入手,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满足幼儿活动与交往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参与中以及快乐的游戏活动中获发展。如歌曲《丢手绢》,在音乐活动之前,先和孩子们玩游戏,让幼初步感知这个游戏的玩法,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再学新歌,幼儿更易接受。

七、填充的方法

新《纲要》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教师根据这一目标,采用填充方法。这也是最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方法。例《摘苹果》师先提问:树上有许多什么水果?幼儿填充(苹果……),怎样摘下来(一个,一个)最后师再问:吃了苹果会怎样?(身体健康多快乐)通过师幼—问—答的填充,幼儿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形成与良好和师幼互动。

八、无意义音节

无意义音节是将旋律用嗓音造型哼唱出来的方式来表现,给幼儿一个完整的概念。如歌曲《在农场里》师要求幼儿用小猪噜噜的叫声哼唱旋律,掌握好的旋律后再逐渐学新歌。这样能帮助幼儿很快熟悉旋律,而且又不让幼儿感到乏味。它迎合了幼儿学习的特点,使幼儿学得轻松、有趣。

九、视觉形象导入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开放的越多,调动的感觉器官越多,就越能全面,深入的把握认知对象。儿童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儿童的认识特点决定他们对生活中有关的事物有天生的亲切感,而视觉形象的导入方法则是在亲切感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感知,如歌曲《画妈妈》师边唱歌边根据歌曲的内容边画妈妈的头像。内容贴进幼儿生活,故引起幼儿共鸣。幼儿从中获得巨大的快乐和满足。

十、附歌前置导入

在歌曲《春天里来》活动中,师先出示拨浪鼓,幼儿感兴趣,用鼓表现歌词“啷哩格啷”,把“啷哩格啷”提前学,而后再跟学歌词。这就是附歌前置。也是一种有趣的导入方式,形式耳目一新,气氛浓厚。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将抽象的音乐变成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的音乐,而效果比教师枯燥的独角教授要生动多,教师有效的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幼儿学习负担,使活动更易被幼儿所接受。幼儿所得到的感受是深切的,兴趣的。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创造意思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本着幼儿学的角度去考虑,注重怎样让幼儿更好地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且学有所得,努力实现通过最初的教而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使他们身的得到陶冶和发展这才是成功的,也符合的《纲要》精神要求。

 
版权所有:新时代学前教育网 Copyright ©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034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