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日活动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郭秋影
天津市东丽区第二幼儿园 邮编 300300
摘要: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鼓励幼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幼儿园教育应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
关键词:一日活动 幼儿 社会交往 能力 培养
培养交往能力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一个基本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的社会交往,特别是与同龄伙伴间的交往,是他们的一种社会性需要,是他们生长发育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完成个性社会化的过程。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互助的社会,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极为重要。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幼儿进行频繁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对幼儿势必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在幼儿时期能否培养起初步的交往意识,对其今后参与社会、参与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那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呢?
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同伴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的初始阶段,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作为教师,在园里我们要有意创造幼儿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使孩子的交往面得到新的发展。如何利用周围生活中的情境来帮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呢?比如我结合幼儿园“朋友节”活动来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在“朋友节”开幕式时,鼓励孩子们去找新朋友,和其他班的幼儿结对子互赠礼物。我班的曹久振小朋友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在活动中我对他进行了特殊的关注,当时他自己手里拿着礼物静静的站在人群中,于是,我主动走过去向他伸出小手指对他说:“咱俩做朋友好吗?”他高兴的对我点点头,也伸出小指和我勾勾手,高兴地说:“我有朋友了。”这时我鼓励他:“你真棒呀,再去找一个朋友好吗?”这时,正好有一个的孩子走过来,振振在我的鼓励下大胆的走过去说:“我是中四班的曹久振,能和你做朋友吗?”接着两个孩子勾起了手指,互赠了礼物。
二、活动区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是一条重要途径。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幼儿通过自己的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合作。活动区游戏作为幼儿生活中举足轻重的环节,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主要因为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自由交往的场所与氛围,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实践与周围人发生关系,幼儿通过角色游戏表现出一种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的主动性、角色意识和对角色规范的认同感。在角色游戏中,鼓励能力强的孩子,让性格开朗的孩子多与内向的孩子接触,让他们在交往中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在“娃娃家”活动时,杰杰扮演妈妈,这时轩轩也想加入到游戏中,于是,我对并对杰杰说:“你这么能干,再给你一个小弟弟吧!”游戏中杰杰带着轩轩去“小超市”,对服务员说:“请给我弟弟拿瓶饮料。”并问轩轩:“你喝什么的?”轩轩用手一指,这时杰杰在一旁说:“你要对营业员说清楚喝什么的,这样他才知道该拿给你哪瓶。”就这样,轩轩在杰杰的帮助下说了许多平时很少说完整的话,游戏中轩轩树立了自信心,敢于交往。通过角色游戏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了交往的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幼儿在游戏角色中活动,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着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心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因此,创造性游戏是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最佳活动.
三、引导幼儿与人合作,体会与人交往的快乐。
幼儿之间的交往通常比较愉快,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教师看到幼儿与同伴一同友好地游戏,协商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其中的快乐,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其行为更加稳定。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们能互相商量合作着搭公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愿意更多地、自觉地主动与人交往。
四、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幼儿交往能力。
在日常生活的许多环节中,都蕴藏着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契机,不善言谈的文文带来了一本相册,小朋友争先观看,不时地向文文问这问那,文文显得很高兴,开始滔滔不绝地向小朋友介绍起照片上的事。建构区活动时孩子们正在搭建停车场,垣垣也想参加,可不知怎样参加,就呆呆地站在一旁看着,这时我走过去鼓励他想办法,这时垣垣主动对小朋友说:“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参加到游戏中。总之,在平时,我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当幼儿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引导,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当幼儿表现出合作行为时,通过各种方法,强化幼儿良好的合作和交往行为,使幼儿产生的愉快体验,为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提供了动力。
五、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
社会交往技能是指在与人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技能。首先培养孩子的礼貌习惯,学会尊重别人,平等待人。孩子和老师、同伴之间见面能相互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说“没关系”。
告诉孩子只有懂得礼貌的人,别人才愿意和他一起玩。对孩子在活动中礼貌语言用得好的时候要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强化孩子的礼貌行为,形成良好的礼貌习惯。其次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让孩子学会与别的小朋友分享,使他明白受欢迎的孩子总是愿意与他人一起分享,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喜悦后,就会慢慢变得大方。在活动中还要引导幼儿学习遵守集体规则,使幼儿明白只有自觉遵守集体规则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喜爱,也才会有更多的朋友和他一起玩。在交往中,遇到与自己意愿不一致时,应教育孩子学会忍让,与同伴友好合作,暂时克制自己的愿望,服从多数人的意见这样才能使交往顺利进行。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对孩子学会交往同样很重要。孩子们在交往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困难,教师不仅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还应支持孩子帮助其他的小朋友克服困难,如小朋友摔倒了把他扶起来,同伴的玩具不见了帮着去寻找等等。要让孩子知道乐于助人的人就会有很多的朋友。
学会交往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交往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儿童的发展本身就是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树立交往意识,增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努力使孩子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