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期刊
   └   期刊
   └   著作
   └   讲解
   └   论文名单
最新热点  
 ·  陪孩子做这24件小事
 ·  三所小学寒假劳动清单,跟孩子一起看...
 ·  寒假正是读书时,3个亲子阅读故事一...
 ·  2023年度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关键词揭晓...
 ·  践行爱国主义、传承红色基因
 ·  教育部关于印发 《幼儿园督导评估办...
 ·  幼儿园春季学期​各类计划合集...
论文名单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期刊 -> 论文名单      
【一等奖】学前儿童偏食行为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学前儿童偏食行为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熊文意

                         

广东省深圳市银鹰第一幼儿园518000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学前儿童偏食行为的定义----------------------------------------1

(一)偏食儿童在日常生活饮食中的特点------------------------------1

(二)偏食儿童身体特点--------------------------------------------2

二、学前儿童偏食行为原因分析--------------------------------------2

(一)学前儿童偏食的心理因素--------------------------------------2

1.幼儿初期偏食的心理因素----------------------------------------2

2.幼儿中期偏食的心理因素----------------------------------------2

3.幼儿晚期偏食的心理因素----------------------------------------3

(二)学前儿童偏食行为的家庭原因----------------------------------3

1.父母本身有偏食行为--------------------------------------------3

2.父母不了解幼儿平衡膳食知识------------------------------------3

3.父母无原则迁就幼儿--------------------------------------------3

(三)学前儿童偏食的幼儿园因素------------------------------------4

1.幼儿不能很好适应幼儿园生活------------------------------------4

2.幼儿园老师的消极暗示------------------------------------------4

三、偏食行为对学前儿童身心产生的主要影响--------------------------4

1.偏食与学前儿童身体发展----------------------------------------4

2.偏食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5

四、学前儿童偏食行为的解决对策------------------------------------5

(一)家庭对学前儿童偏食行为的纠正--------------------------------5

1.父母多关注学前儿童营养的基本知识------------------------------5

2.培养学前儿童健康饮食的积极态度--------------------------------6

3.营造积极进餐氛围----------------------------------------------6

4.合理、健康地吃零食--------------------------------------------6

(二)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偏食行为的正面教育--------------------------6

1.做好学前儿童入园饮食适应工作----------------------------------6

2.教师注重随机教育----------------------------------------------6

3.开展集体健康饮食教学活动--------------------------------------7

(三)开展家园共育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7

参考文献--------------------------------------------------------7-8


 


学前儿童偏食行为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熊文意


广东省深圳市银鹰第一幼儿园    邮编:518000


摘要:本文在整合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学前儿童的偏食行为,针对学前儿童的偏食行为原因进行分析,从幼儿自身、家庭、幼儿园三个方面入手,了解偏食行为对学前儿童身心产生的主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学前儿童   偏食行为  成因   影响   解决对策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从中可以看出幼儿园健康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价值。而学前儿童的偏食行为则可以视为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的严重阻碍之一。为此在参考多方面学前儿童偏食行为原因产生的理论依据后,进行了以下研究,为解决学前儿童偏食行为提供参考价值。


一、学前儿童偏食的定义


研究表明,饮食和饮食经验对0-6岁儿童的健康及其一生的饮食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但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的饮食习惯亚健康化,很多人从小就没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偏食就是其中之一,有专家指出,偏食现象好发于6个月-6岁各个年龄段的儿童,比例高达30% 学前儿童偏食是儿童对饮食挑剔或仅吃几种自己喜欢或习惯的食物。偏食儿童在吃饭时总喜欢挑挑拣拣,只吃自己喜欢的饭菜,而不吃另一些食物,如果饭桌上没有自己喜欢的饭菜,就哭哭啼啼,不肯进食。从本质上看,学前儿童偏食具有以下本质特点:


(一)偏食儿童在日常生活饮食中的特点


学前儿童身体发育还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比如其牙齿骨骼等发育还未完善,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偏食儿童喝水喝奶但是不喜欢吃饭,吃水果,因为只习惯吃流食和软食,不喜欢咀嚼;喜欢吃米饭,但是排斥某些蔬菜、肉类;不能完整的地吃包子和饺子,只吃皮不吃陷,或者只吃陷不吃皮。


(二)偏食儿童身体的特点


偏食儿童身体的明显特点有两类:体弱儿和肥胖儿。偏食的体弱儿身体消瘦,食欲不振,经常不好好吃饭,生长发育缓慢,其身高、体重等指标也会低于正常水平的同龄儿童。而肥胖儿身高、体重等指标高于正常水平的同龄儿童,面对自己喜欢吃的食物胃口会特别好,不喜欢运动。


二、学前儿童偏食行为原因分析


学前儿童偏食行为主要受幼儿自身各年龄阶段、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环境三方


的影响:


(一)学前儿童偏食的心理因素


3-6岁是学前儿童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一时期幼儿的可塑性强,造成幼儿偏食存在不同心理因素。


1.幼儿初期


3-4岁幼儿情绪影响行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具有感染性,并且对成人依赖性强,模仿性强,模仿是这一时期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幼儿会从中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幼儿情绪感染性强,爱模仿的特点便会导致幼儿偏食行为的产生。如幼儿容易在看到其他小朋友不吃的食物,不爱喝的东西,自己也跟着不喜欢,或者是看到成人不喜欢吃的食物自己也模仿着不喜欢这种食物,久而久之便形成习惯。


2.幼儿中期


4-5岁幼儿活泼好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思维的内容往往是形象具体的。这一时期的幼儿更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事物本身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这种以自己直接经验为主的思维形式含有“自我中心”特点,便会使幼儿在面对从来没接触过的食物时,产生抵触心理,就比如幼儿常常“以貌取人”,会认为漂亮的人是好人,而丑的人是坏人。当幼儿初次接触一种新的食物,很可能会仅从外表判断这种食物好不好吃,自己觉得它长得不好看,便觉得它不好吃。相反的,当幼儿在看到某部好看的动画片里面的英雄人物吃的某种食物使自己变得无比强大时,幼儿便会非常喜欢这种食物,无形中便使幼儿产生了偏食行为。


3.幼儿晚期


5-6岁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始提高,对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烈的兴趣,初步形成了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开始“有主见”,并且能进行一些推理,但水平还比较低。例如幼儿吃过肯德基里面的食物之后,就特别喜欢吃汉堡包,因为幼儿曾经听老师说过,有肉有菜合理搭配就是健康的饮食。幼儿片面的将其理解为“有肉有菜的都是好的”,导致幼儿很喜欢吃肯德基里的汉堡,造成偏食行为。


(二)学前儿童偏食的家庭因素


1.父母本身偏食


部分家长本身就有偏食行为,在喂养幼儿的过程中,无形的将自己的偏食习惯传递给了幼儿。就比如一个家庭平时不会买的食物,幼儿在家里也不会吃到这种食物,在家不吃在幼儿园也就不会喜欢吃这种食物。家长偶尔在家里提到这种食物也都表现出厌恶的态度,幼儿无形中受到暗示,也形成了不喜欢吃这种食物的习惯。


2.父母不了解幼儿平衡膳食知识


有的家长不懂关于幼儿营养的基本知识,给幼儿准备的食物单调重复,发现幼儿特别喜欢吃某种食物时,就隔三差五做给幼儿吃,希望幼儿多吃点,长好身体。家长这样的做法易导致幼儿吃腻这种食物,在吃过一段时间后,幼儿便对这种食物失去了兴趣,吃腻了这样家长就再换一样,长期如此,阶段性地只挑着吃那么几样食物,便产生了严重的偏食。此外,大多数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宝宝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每天都要求幼儿要多吃这个多吃那个,甚至逼迫幼儿吃东西,给幼儿营造一种消极的进餐氛围,幼儿因此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偏食。


3.父母无原则迁就幼儿


部分幼儿在吃正餐时总是吃得慢,挑挑拣拣,难以下咽,但是吃零食的时候却可以吃得很欢。家长心疼幼儿不吃饭,心想吃零食总比什么都不吃的好,便无条件满足幼儿吃零食的要求。父母无原则迁就幼儿,导致幼儿饮食不规律,破坏消化功能,食欲减退,是使其偏食的原因之一。


(三)学前儿童偏食的幼儿园因素


1. 幼儿不能很好适应幼儿园生活


部分幼儿进入幼儿园的初期阶段,还不能很好的适应集体生活,老师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便有可能造成幼儿偏食行为的产生。比如,幼儿吃饭的时候不能习惯幼儿园的饭菜和在规定时间段吃完饭收好碗筷。幼儿园老师在培养幼儿日常生活习惯的同时有时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位幼儿,有的幼儿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饭而完成任务而挑出自己嚼不动或咽不下的食物,这种幼儿为适应集体生活想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饭的现象,无形中便可能形成幼儿偏食行为。而有的幼儿吃饭时在开小差或忙着其他事情而不好好吃饭,老师发现后没有及时正确引导反而训斥幼儿,然后匆忙地给该幼儿喂几口饭便收走碗筷,老师这样的做法,会使幼儿对吃饭产生消极情绪,并有可能产生心理阴影,不利于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亦可能造成幼儿偏食。


2.幼儿园老师消极的暗示


老师的表情、语言和动作对幼儿进餐往往起着暗示作用,老师消极的暗示常会导致幼儿的逆反心理,助长不良习惯的养成。比如,老师在看到幼儿不吃排骨时说:“你怎么不吃排骨,不吃排骨就不是好孩子了!”幼儿此时还不能理解到自己吃了排骨就是好孩子。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饮食问题,反而强化幼儿的偏食心理,促使偏食行为的产生。除此之外,老师在幼儿进餐前或者进餐时批评幼儿,使幼儿以不愉快的消极情绪用餐,幼儿不仅不能专心吃饭,还不利于幼儿消化食物,带着消极情绪用餐分散幼儿对食物的注意,也有可能导致幼儿偏食。


三、偏食行为对学前儿童身心产生的主要影响


偏食行为对学前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不同影响:


一)偏食与学前儿童身体发展


幼儿期正处于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的时期,是塑造幼儿健康身体的关键期之一。平衡膳食能为幼儿身体发育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条件。而偏食行为易导致幼儿身体常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和维生素等摄入不均衡,阻碍身体正常发育。


常量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摄入不足会使幼儿身体抵抗力弱而易生病。脂类摄入过量可导致幼儿肥胖,摄入不足则引发幼儿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和体重下降。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易引发幼儿体能不足,摄入过量则会引起龋齿。微量营养素指的是矿物质。当幼儿缺钙时会造成牙齿发育不良,易患佝偻病,幼儿饮食中铁摄入不足易患缺铁性贫血症,缺锌则引发幼儿生长迟缓、伤口愈合慢、味觉减退和食欲差等,幼儿严重缺碘则易引发幼儿身体发育迟缓或停滞、智力低下,导致呆小症。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素,在体内不能合成,只能由食物提供。幼儿缺乏维生素A时易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B1易患脚气病。


(二)偏食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偏食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还有可能发生在心理素质上,它是一种更持久更不利于幼儿成长的因素。偏食对幼儿心理造成的影响使其更易养成一种利己和自我的偏爱之心,缺少一种兼容性和共享天性,这样的性格一旦形成,则不易与他人相处,纠正起来也有较大困难,不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涅尔·戈尔曼研究表明:“孩子的未来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而情商的核心就是与别人进行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对于幼儿来说社会性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内容,而偏食行为则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四、学前儿童偏食行为的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学前儿童偏食行为产生原因的分析,可从以下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家庭对学前儿童偏食行为的纠正


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家庭饮食营养教育尤为重要,幼儿的基本生理满足都与家庭密切相关。因此,家庭对幼儿偏食行为的纠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父母多关注学前儿童营养的基本知识


让幼儿改掉偏食的坏习惯,父母首先可以从自身找原因,自己是否把偏食的习惯传递给了孩子,是否科学合理的制定孩子的食谱。父母应从学习幼儿营养基本知识入手,多关注平衡膳食的科学知识,学会合理搭配饮食。父母还可以查阅幼儿营养食谱,学会将幼儿的饭菜做得色香味俱全,讲究烹调的方法,尽量把幼儿不喜欢吃的菜做得花样多一些,味道好一些,吸引幼儿进食,食谱综合健康化对幼儿偏食行为的纠正可起一定作用。另外,父母还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于体弱儿,父母应多耐心、细心地引导其进餐,对于过食引起肥胖的幼儿要适当的控制进食量,平衡膳食。


2.培养学前儿童健康饮食的积极态度


父母应该重视幼儿对健康食物持积极态度的培养,幼儿对健康食物报以积极的态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其偏食的态度。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参与家庭食物的购买、制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可以帮助幼儿深入了解各种食物,对于幼儿不喜欢的食物,可以有针对性地与幼儿一起挖掘这类食物对身体健康带来的益处,鼓励幼儿多尝试,使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对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有了全新的认识,逐步建立幼儿科学饮食的意识和态度,引导幼儿关注自身健康,调动幼儿进餐的兴趣。


3.营造积极进餐氛围


父母给幼儿营造积极的进餐氛围,尊重并理解幼儿,不使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幼儿的偏食,避免幼儿抵触情绪的产生,才能逐渐改变幼儿偏食。父母尽量不在幼儿进餐时对幼儿进行批评教育,使其以积极愉快的心情进餐,有助消化,也有助幼儿关注食物本身,引导幼儿渐渐主动地吃自己原来不喜欢吃的食物,建立科学饮食的态度。


4.合理、健康地吃零食


可以说零食是大多数幼儿的最爱,零食的摄入有利有弊,父母应合理地控制幼儿吃零食的量,不要无原则的迁就幼儿吃过多的零食,减少幼儿高热量、高脂肪、高盐的摄入,减小零食对幼儿味觉、口味的影响。培养幼儿合理、健康地吃零食,给其选择新鲜、天然、易消化的零食,少吃油炸、过甜、过咸的零食。


(二)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偏食行为的正面教育


1.教师做好学前儿童入园饮食适应工作


幼儿入园初期,教师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适应集体生活,不鼓励幼儿进行进餐比赛,不过多干预幼儿每餐吃多少饭菜,不对幼儿进行填压式喂饭,避免在幼儿进餐过程中对幼儿进行批评教育。注重培养幼儿进餐的兴趣,为其营造愉快、宽松和没有压力的进餐环境,引导其每天进步一小点,培养幼儿形成独立进餐,不偏食的好习惯。


2.教师注重随机教育


在进餐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幼儿进餐的情况,随机地进行教育。针对幼儿模仿性强,易受同伴、家长饮食习惯影响的特点,对于偏食的幼儿,教师可将其安排到饮食习惯良好的幼儿身边一起进餐,有益于偏食幼儿向饮食习惯良好的小朋友学习,从而逐渐改变偏食的习惯。


3.开展集体健康饮食教学活动


教师应针对幼儿的偏食行为开展正面教育,引导幼儿懂得均衡营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健康饮食教育可从知识经验、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入手,渗透到各个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讲故事、游戏、情感体验和情境表演等幼儿喜欢的形式帮助幼儿学习各类食物对身体健康的好处及偏食对身体的危害,尤其针对班级幼儿常见的不喜欢吃的食物进行学习。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幼儿年龄越小,向师性越强的特点,为幼儿树立榜样示范,正确给予幼儿积极暗示,鼓励幼儿克服偏食习惯,形成对平衡膳食的积极态度。


(三)开展家园共育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以延续、巩固、甚至发展。家庭与幼儿园密切配合,才能保证营养教育的最佳效果。


幼儿园老师应主动向家长了解班级当中每个幼儿的饮食习惯并做好详细记录,综合整理大部分幼儿不喜欢吃的食物,有针对地开展教学活动。幼儿园炊事员应经常变换食物的制作方法或者改变食物的制作外形以吸引幼儿进食的兴趣。保育员和教师在幼儿进餐环节中多用提高食欲的指导语。幼儿园保健医生可与教师配合,给幼儿传授粗浅的食品营养知识。


幼儿园还应组织各种各样的家园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幼儿营养的基本知识。家长则应配合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与幼儿园教育的步调保持一致,实现家庭和幼儿园营养教育一体化,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练.学前卫生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3-86,126-127,140-177,253.


[2]李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96-113,183-184.


[3]徐宁.不可不知的99个幼儿园入园问题[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79,156-159.


[4]王文良.健康娃娃[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5.34-35.


[5] []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137-144,209-227.


[6]周梅林.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2-4.


[7]王彩凤,庄建东.学前教育科研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49-287.


 
版权所有:新时代学前教育网 Copyright ©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034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