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联系手册
我园的家园联系手册主要是配合主题教学活动使用的。家长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角色,我们的目标是把家长发展为教师的合作伙伴,形成家园共育的合力。
家园联系手册分为教师填写、幼儿填写和家长填写等三部分的内容,一周填写一次。教师会根据孩子一周以内在园的表现,结合主题活动开展的情况,对孩子进行客观的评价。同时幼儿可以利用符号、绘画等形式对自己一周以来在园和在家的表现做一个自我评价。家长则主要是对孩子在家的表现进行评价。我们通过教师、家长、幼儿三位主体共同来评价幼儿的发展,能够更加有效而且全面的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和有待进步的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家长、孩子的评价更好对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整。
-
幼儿成长档案
通过为幼儿建立成长档案对幼儿进行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常用的一种评价形式。成长档案袋评价是以幼儿为中心的可靠性评价,它是以幼儿真实生活环境为背景的,是表现幼儿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与进步的有效方法。[8]我园从开园以来,也一直在借鉴这种模式,并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整。
我园在实施幼儿成长档案评价的时候,深刻体会到了这一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切实体会到了这一评价方法对幼儿发展的种种好处。一方面,将幼儿一定时间内的学习、生活历程用建立档案的方式进行持续地、客观地记录,能够很好地将幼儿这一阶段的各种“优秀作品”和“显著进步”描述出来,对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的发展心态有很好的帮助。另一方面,幼儿成长档案是幼儿、教师、家长三方互动共同建立的,符合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教师在收集幼儿成长档案的各类资料的时候,一定要全面。所谓的全面就是所收集的资料必须能够客观地体现幼儿某一阶段的成长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收集幼儿在园的资料,同时要将与家长沟通,充分收集幼儿在家的那一部分资料。同时,对于资料的取舍,要充分征求幼儿的意见,例如让幼儿自己选取“最得意的作品”等。第三个方面,幼儿成长档案不单是简单的描述性的过程,幼儿、教师、家长都可以为每一个阶段、每一个作品添上自己的评价,“以评促进”,对幼儿的持续发与进步创造条件。总之,通过成长档案袋评价有助于提升对幼儿的认识和理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教师与家长的理解和沟通,也有利于形成有效的教育管理等。[9]
-
幼儿观察记录和幼儿个案追踪
《纲要》中明确指出:评价必须是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是评价的重要依据。观察既然成为评价幼儿的重要依据,那么怎样进行观察、记录就成为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了。幼儿观察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日记法、样本描述法、轶事记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检核表法、评量表法等。[10]我园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灵活选择、综合运用各种观察方法,一般遵循以下的规律:第一阶段,即发现问题阶段,一般采用轶事记录法,教师作为旁观者对幼儿的各种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幼儿的一些特殊行为表现。第二阶段,即确认问题阶段,对个别出现特殊行为的幼儿进行重点观察,记录其反复出现的行为,一般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第三阶段,即解决问题阶段,一旦确定某名幼儿具有需要个别辅导的行为,即为该幼儿建立个案,对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辅导与教育,并进行追踪记录,形成个案分析报告。
以上所列举的各个阶段的观察记录主要是用于纵向比较和评价的,同时,由于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教师也需要通过观察记录进行一些横向的比较和评价。例如采用时间取样法,对某一时间内或某个特定的活动中的幼儿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以充分了解幼儿对这一活动的普遍接受能力,及时发现个别需要帮助的幼儿,以便能在第一时间调整目标,改进措施。这种记录一般会借助量表进行记录,如在区域活动中采用的“幼儿区域评价表”。表格中列举了若干幼儿在活动中常会出现的行为,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勾选。另外,对于幼儿的某些不良的行为或有待发展的行为,如冲突行为、自发的合作分享行为等,教师也有必要进行记录。对这些行为的观察记录一般采用事件取样法,即事先对所要观察的行为界定清楚,如“什么是冲突行为”“什么是合作行为”等,然后将符合要求的事件记录下来。当资料收集充分的时候,可以就该行为进行质的分析。
(四)以人为本的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它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教学效能。[11]我园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本着最大程度发挥教师潜能的原则,在全园范围内推行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是有别于传统的“奖惩型教师评价”的新型教师评价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价值观,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终身成长”为最终目的的教师评价制度,所以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12]
我园的教师均受过良好的、专业的教育,所以我们相信他们都有着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以及自尊心,都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在进行这样的假设的前提下,我园摒弃了奖惩型的教师评价方法,建立了新型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以帮助我园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与发展,从而全面地推动我园前进的步伐。我园在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
陈建华.如何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J].全球教育展望,2004(04).
-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
冯晓霞.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03(09).
-
高振强.CIPP教育评价模式述评[J].教学与管理,1998(Z1).
-
胡金姣,吴冬梅.幼儿园像我家——让孩子成为园所的主人[A].无时不有的快乐.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2006.
-
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
-
廖信达.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M].台湾:群英出版社,2004.
-
李琴.论幼儿园主题活动教学模式的创新[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01).
-
林少杰.发展性评价的认识[J].现代教育论丛,2003(06).
-
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王成刚.提升办园品质彰显办园特色——幼儿园发展规划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6(04).
-
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王少杰.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其基本走向[J].教学与管理,2002.
-
魏雪峰.基于发展性评价理论的教师评价模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
-
张莉萍.运用档案袋法评价小班幼儿发展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
张妮妮.幼儿园档案袋评价的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
张天宝,王攀峰.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其基本走向[J].教学与管理,2001(07).
-
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 张天宝,王攀峰.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其基本走向[J].教学与管理,2001(07).
[2] 张天宝,王攀峰.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其基本走向[J].教学与管理,2001(07).
[3]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蒋婕.鹤山碧桂园幼儿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2010.
[7] ]蒋婕.鹤山市碧桂园幼儿园园本课程介绍,2011.
[8] 张莉萍.运用档案袋法评价小班幼儿发展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5.
[9] 张莉萍.运用档案袋法评价小班幼儿发展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5.
[10] 廖信达.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M].台湾:群英出版社,2004.
[11] 周浩波.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2]魏雪峰.基于发展性评价理论的教师评价模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